灵魂命题来了:先有酒,还是先有“酒”?

川酒研究院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酒字是怎么来的

在中国漫漫历史与文化中,文字与酒都是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瑰宝。都说仓颉造字,杜康造酒,那么究竟是先有酒,还是先有“酒”呢?

按理说应该是先造酒,后造字,可仓颉是黄帝之臣,距今约4500年,杜康即少康,是夏代第六代之王,距今4000年,仓颉似乎不能创造关于酒的字。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了8000年前的酒的遗迹,据此来看,仓颉似乎可以造关于酒的字。

其实,无论是造字,或是造酒,都不可能完全归功于个人,而是以个人为代表,在漫长的时代里,许多人共同的劳动与智慧结晶而成。

20140324171549-2016986877.jpgu=1727270050,3243544945&fm=26&gp=0_看图王.jpg

从目前史料来看,虽然夏甚至夏以前就有了酒,但关于酒的字是到了商代才有。在夏以及夏以前人们只刻画符号,现代人对这些符号的寓意知之甚少,商代的文字由这些符号演变而来。

说文解字释义: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从酉,酉亦声。

现如今简单10笔完成的“酒”字,先后经历了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的转变,最终才得以形成。

d53f8794a4c27d1eb6b851aa14d5ad6edcc438c5.png

《辞源》记载“古文,酒通酉”。最早的酒字不带三点水,就是“酉”。“酉”是“酒”的本字,酉,甲骨文指事字,字形像是有酒篓伸进大缸的酒坛。其中的“一”则代表酒液

a4d10y3854931428619.jpg

u=2557723311,457889572&fm=26&gp=0.jpg

当“酉”的“酒坛”本义消失后,甲骨文中加上了“水形”,强调坛中物的液态属性。

龟甲兽骨上刻的文字即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铭文即金文金文基本承袭甲骨文字形,直到篆文将甲骨文中的“水形”单独提炼出来放在左边,“酒”字初见与今相似的模样。

到了隶书阶段,“水形”正式演化成三点水,“酉”字也逐渐与现阶段趋向相似。

d53f8794a4c27d1eb6b851aa14d5ad6edcc438c5_副本.png

最终楷书的出现,有了现今阶段的“酒”。

因为“酉”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与酒有关的文字都以“酉”为偏旁部首


u=1168739786,2829586651&fm=26&gp=0.jpg


“酉”上加了两点,意为酿酒之粮加倍,又引申为酿酒之官,又引申为族群之首,如酋长。

timg (8).jpg

繁体字为“”,襄为包裹,谷物包裹酒曲即为酿 。

酌、斟

,以勺从酒坛里舀酒。

与它相似的“”,从酒坛往酒杯、酒碗里倒酒。舀多少,倒多少,需思量。酌情、斟酌,就是这么来的。

酬、酢

,主人向客人敬酒,客人向主人敬酒。酢,表示请客与回请。

酣、酗、醉、酩、酊

,畅饮。,饮酒凶,无节制。,饮酒过量,神志不清。,好酒;,药酒。喝好酒易过量,喝药酒也像平时那样喝必然过量,所以“酩酊大醉”。

,酵三次而成的酒。初酒掺新料,再二、再三地发酵。酎是最好的酒,所以有“百姓饮酒,天子饮酎”。

u=2437316860,2060082939&fm=15&gp=0.jpg

“医”的繁体字,从酉

酒在古代也是药。《黄帝内经》说,邪气时至,以酒服之万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药方,内服外用酒者达40方。《汉书·食货志》说“酒为百药之长”,“长”即药效之先导。《说文解字》说“酒所以治病也”。

西汉《礼记》辩证评价:“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养老”是赞誉,“养病”即致病。 适量饮酒有益于健康,但一定要掌握好量,过度饮酒适得其反,反而有害于身心。

切记。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