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么时代,谈到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决策者期望的目标基本上就三个:卖的更贵、卖的更好、卖的更多,如果要加个隐形前提的话,那就是花更少的钱,用最少的时间来达成。
今年就服务了两个这样的新项目,都是基础比较薄弱,存在了几十年的老酒厂。其实很多同行是不愿接这样的单子的,因为营销预算不是很多,而且事不少,做起来相比较实力较强的成型企业,在白酒这个已到存量博弈阶段的行业里,难度要大得多。
但敢打硬仗、是我们的风格,经过多次的沟通后,达成合作。
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怎么在最短时间内,帮企业创造出高增长的业绩来,这个时候,老酒新做法成为了两家县级酒厂的共同选项:
一、什么是老品新做?
就是在本酒厂以前畅销的老产品中,选择一款经典产品,从新优化包装和酒水、提炼出USP卖点,用新的连接方式、新的渠道,从新推向市场的玩法。
原理:就是唤醒消费者对于老品牌、产品过去的记忆,与消费者重新沟通企业的品牌价值、给经典产品重生的机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利用新玩法的操作,去收获这一轮产品、品牌重塑的增长红利。
二、品牌选择
是不是什么样的品牌都值得重新塑造,肯定不是。只有知名度比较高,曾经畅销时间较长,甚至是一代人或者更多人的共同记忆,才有重塑的价值。
在给企业定位时,没有选择传统的品类法,冠以“什么品类第一”,因为中小企业资源少、团队人数也少,只搞品类,没有资源和团队、系统性的营销方案去承接执行。就不能实现转化,更不可能快速上量。
相对于新品牌来讲,老品牌从认知+体验上的活化是重点,做不好会影响转化率,进而影响销售。
老品牌重塑在助力企业实现销售业绩长得过程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既“有人买”+“卖的贵”。
所以老品新做,选择好品牌和产品名+活化+新玩法至关重要。
三、用户连接
就是去寻找这款产品忠实的KOL+潜在主销人群中的KOL,然后围绕这批KOL,去做裂变式的社群传播,达到玩法共谋、产品共创、利益共享的新玩法。
为了确保成功率,为这个玩法设计了3套不同版本的方案。这个时候,两家企业产生了不同的想法。选择的不同,也造成了结果的不同。
A企业老板是以做成事为导向,加上自己多年来用传统玩法,越来越走不动,想用新玩法来突破现状。选择走重塑经典产品为主抓手的引流、聚客、分利、新渠道构建等一整套新玩法的路径,并抱定了做不成不罢休,撞破南墙也要做成的决心。产品从3月份开始产品优化设计,经过几轮的多方面参与、讨论、修正后,6月底产品上市,10月份中秋节已经实现销售回款超过500万。中秋节后,在导入第二阶段的“反向销售”策略后,县城核心大终端、企事业团购大户、乡镇合伙人的正常销售月回款在50万左右。基本实现了,酒厂要打场翻身仗的想法。
B企业选择传统的玩法,走的是传统路径。结果就是销售回款虽说每月都是百分之几十的增加,但起量点是比较低的,短期是赶不上A企业的。
所以,不能下定决心打开思想,对新玩法接受慢的企业,无论是沟通成本、做事的难易程度都不一样,再一次印证了“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至理名言。
四、想成功一定要用新方法
在任何时代,赢取用户都是商业目标的终点。
A企业在产品面市后,没有直接铺市,而是先在小圈子里积累一定的美誉度和忠诚度后,才选择和当地县城生意比较火的餐饮+各种兴趣圈子进行合作,联合做活动、培育口感、培育KOC的带货能力、精准扩圈。等当地喝酒的圈子有了比较好的口碑度后,才开始精准铺市,而且全部是现金铺市,由于有消费者指名要买,流通渠道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光现金铺市就收了100多万。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整体的操作要点:
a、合适的品牌或者产品、价格是前提 。
b、前期KOL、KOC的招募和沟通很关键。
C、产品和消费场景玩法的共创是灵魂。
D、小圈子传播一定是美誉度走在前边,忠诚度是种子期的核心。
E、扩圈一定是场景为依托,口碑+场景才能落地。
f、走向大众的节奏感要把握好。
g、、、、
只要掌握了创新趋势和方法,加上执行中双方配合的比较好,整体上其实也没有那么难,酒行业是个行业规模很大+新玩法得到认可=就能有巨大产出的行业。
最后再说一句,每个企业和市场的具体情况不同,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去操作,而且操作中的“现场技术”是关键,想要成功,一定请专业人士参与到做事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实际现状去量体裁衣,才能达到合身+光彩照人的好效果。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