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香型孵化1:区域酒企新赛道

许占兵品牌营销 + 关注 1个月前
导读:在名酒和省酒下沉和酱香热的双重挤压下,摆在区域酒企的面前,有两条路: 1、更好差异化策略:跟名酒拼更好的差异化服务,跟省酒拼更好的品质、价格,跟酱酒拼区域优势体验,但这条路不好走,因为时间和资源都不在区域酒企这一边,或许有差异化的机会存在,但一定要有好品质的产品做基础。 2、不同护城河策略:既然在大树的阴影下,区域酒企已经没有长成大树的土壤和环境,那么打造自己的不同于大树的新香型、新酒种、新口感、新体验、新场景,建立自己的护城河,才能另辟蹊径,探索出在新环境下,新酒企、新物种的颠覆式增长之路。

决定一家企业的成长,外力方面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个是行业的发展空间,另外一个是行业的竞争格局。大多数时候,竞争格局的因素更大一些。

一、行业竞争现状:

1、存量竞争头部化:

通过数据可以看到,2017年白酒行业规上企业数量为1593家,2018年为1445家,2019年减少到1098家,2020年更是减少到1040家,在这1000多家规上酒企中,白酒上市公司仅有区区19家。也就是说,头部企业在存量市场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集中化、头部化。

2、产品竞争优质化:

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主权的转移,行业长期存在的不缺酒,但是缺好酒的供需矛盾,将成为未来10年的主要机会,市场结构将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开始向品质好、有特色的高品质产品倾斜。

3、品牌竞争高端化:

产品优质化一定会带来价格带的升级化,这两年无论是名酒还是酱酒,主要的增长都来自700元/瓶左右的次高端和1000元/瓶以上的高端产品,次高端市场扩容尤其明显。

二、酱酒热+名酒下沉带来的变数

要说近两年对白酒竞争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不得不提到酱酒崛起。酱酒热起来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的观点。

但笔者认为,白酒本质上是一种有社交属性的嗜好品,消费场景是典型的“食中酒”,受饮食的影响非常大。也可以说,酱酒的兴起和国人的口味越来越重有关系,看看重口味的湘菜、川菜、火锅现在有多流行,就能想明白了。因为酱酒的重口味和火锅的重口味更配,迟钝的味蕾需要强刺激,才能感觉爽。

1、酱酒对区域酒企威胁没有想象中大

酱酒作为一种生产周期长、工艺复杂的酒种,主要抢占的是次高端和高端市场份额。大多数区域酒企的主价格段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对于有自己特色的区域酒企,影响没有那么大。

真正抢占的是中高端的省酒,和次高端、超高端的浓香和其他香型的全国性酒企的市场份额。

这种情况会持续到2025年左右。

2、区域酒企真正威胁来自:名酒下沉+省酒出省

虽说消费升级会带动白酒价格的整体提升,但这种提升的空间不是无限的,尤其是越高端市场,固定的客户群体越少,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加上在全民共同富裕的总政治纲领指导下,一味高端化的鼓吹,会把整个行业带偏的。

一方面高端市场份额就那么大,另一方面浓香等其他香型的全国性酒企、省级龙头,在遭受酱酒侵蚀市场份额的背景下,想要继续增长,就只能抢占区域酒企的市场份额了。

例如,近年来出现的,茅台系列酒的“1+2+3”的品牌发展,在全力的攻城掠地。2019年五粮液“系列酒的百亿工程”也在全面招商,抢占市场份额。泸州老窖五大单品更是以超低门槛进行招商布局,抢占市场渠道。

在全国酒企市场下沉和酱酒崛起的双重挤压的背景下,各个省级龙头,一方面继续精耕自己的固定市场,一方面开始扩展新的市场。

例如,新疆省酒伊力特通过和大商的合作,进入浙江和江苏,豫酒龙头仰韶开始进军北京,徽酒口子窖进入湖南市场等。

三、区域酒企:需要不一样的增长模式

以前评判一家区域酒企的指标主要看:品牌基因、核心市场占领、销售模式、大单品和价格带等。

现在随着整体经济发展速度趋缓和行业竞争加剧,尤其是共同富裕成为未来长时间战略目标的背景下,加上个人消费主权意识觉醒带来的变化等等不确定的新环境下。

区域酒企要想突破现状,找的新的增长模式,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突破:

1、分化突围:开创新香型、品类,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企业的红利主要是时代红利,在消费主权崛起的当下,用一种产品去满足所有消费需求,是违背时代发展规律的,这也给了众多区域酒企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的消费趋势一定是:名酒=品质化+特色酒种=个性化的新消费时代,无论是白酒还是红酒、黄酒都是如此。

对于区域酒企来讲,想要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有实力的话,建议一定要从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的角度,研发出有特色新香型白酒,因为这才是区域酒企最好的护城河。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无论是我们已经服务的企业,还是经常去的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有不少有自己特色新香型白酒。酒质也非常棒,只不过由于企业观念保守、资源有限、营销不专业等原因,暂时没有发展起来。但以后的发展一定是属于有自己独特香型的企业,因为有自己独特香型、品质特色的加持,无论是市场想象空间和是发展的天花板都要高的多。

例如,如果仰韶没有自己的陶香,就是家做的还不错的普通酒企,但有了自己独特香型的加持,想象空间就要大的多,因为这相当于它开创了一个新品类。未来市场空间超过50亿,甚至是百亿也不是没有可能。

2、增量突破:新赛道,才有新天地

新赛道相对于传统白酒而言,既有用全面创新引领新香型品类新发展,给传统白酒注入新的基因和赋能,也有新的酒种方向的品类拓展。

新香型新玩法:

开创了“净香型”新品类的开山,按照新派白酒的竞争维度,从原材料、工艺、口味、场景等多方面定义了自己的调性。

创新围绕科学属性和艺术成分两方面展开:科学的部分是开山的原材料与工艺,借鉴了部分日本清酒的技艺,通过两年时间的研发,五项核心工艺的突破,创造自己风格、自己技术标准的“净香”型白酒,消费者的感知价值明显,“入口既能感受到非常饱满的粮香和花果清甜”口感让人惊艳,并且饮后不上头。

另外通过和故宫等超级大IP的联名款产品,新场景的新喝法等新风格玩法,让开山迅速破圈,成为新派白酒的引领者。

新表达新玩法:

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短短一年时间内,终端销售就突破5.8亿的好成绩。也刷新了业内对于高端光瓶酒新玩法的认知。

光良的定位就是“光瓶良心酒”,在酒水品质的基础上,开创了酒体数字化的新表达方式,渠道运营方面一改传统的招商压货模式,通过大数据指导各个终端网点的精细化运作,以上的优势叠加成就了光良的快速增长。

新酒种新冠军:

除了开山和光良在传统主赛道上,通过寻找细分新赛道取得快速突破、增长外。新酒种的赛道里也隐藏着一个新的蓝海市场,无论是梅见的异军突起,还是茅台继续加码悠蜜蓝莓酒,对应的都是新酒饮中消费潜力巨大的新群体,年轻群体和女性群体,显然这个群体市场一旦培育成功,其中任何一个细分新酒种的头部企业,最少都是100亿以上的规模。

结语:在名酒和省酒下沉和酱香热的双重挤压下,摆在区域酒企的面前,有两条路:

1、更好差异化策略:跟名酒拼更好的差异化服务,跟省酒拼更好的品质、价格,跟酱酒拼区域优势体验,但这条路不好走,因为时间和资源都不在区域酒企这一边,或许有差异化的机会存在,但一定要有好品质的产品做基础。

2、不同护城河策略:既然在大树的阴影下,区域酒企已经没有长成大树的土壤和环境,那么打造自己的不同于大树的新香型、新酒种、新口感、新体验、新场景,建立自己的护城河,才能另辟蹊径,探索出在新环境下,新酒企、新物种的颠覆式增长之路。

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已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