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之所以卖得贵,如前面所说,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是白酒中最为复杂的,并且除了酿造、贮存成本上比其它品类相对较高等因素外,还有两种因素分别是酱酒的供求关系和品牌力。
三.产能受限,市场供不应求
影响酱酒价格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市场供求关系。
按照“价值决定价格”的经济学原理,笔者认为,酱酒的价值决定了它的价格。而且,在“价值决定价格”这条线的基础上,市场供求关系也会影响产品的价格走向。
因此,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之所以价格高,在市场上仍供不应求,主要是受产品价值和供求关系的影响。
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2021年中国酱香型白酒产能60万千升,但大曲坤沙酱酒不足50%。目前酱酒的产能需求缺口约为25万千升左右,同时,产能也成为制约酱酒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是高端酱酒的产能。因此,品质较好的大曲坤沙酱酒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这也是导致高端酱酒价格较高的因素之一。
酱香型白酒按其生产工艺可分为坤沙酒、碎沙酒、翻沙酒、串香酒四大种类,从品质上讲,这四大种类的酱香白酒依次降低。
坤沙酒、碎沙酒、翻沙酒、串香酒的酿造工艺区别如下:
1.坤沙酒:又叫坤籽酒,就是常说的正宗的大曲酱香型白酒,是严格按照传统的茅台酒工艺进行生产,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出酒率低,品质最好;其灵魂是“回沙”工艺,即是将原料经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并经过三年以上窖藏才能够出厂,其高粱不能够粉碎,破碎率小于等于20%。
2.碎沙酒:即用粉碎的高粱酿出的酒称为“碎沙酒”,“碎沙酒”生产周期短,出酒率较高,品质一般;不需要严格的“回沙”工艺,一般二三次就把粮食中的酒取完。
3.翻沙酒:用坤沙酒最后第9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药后酿出的酒称为“翻沙酒”,“翻沙酒”生产周期更短,出酒率高,品质较差。
4.串香酒:用坤沙酒最后第9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加入食用酒精蒸馏后的产品,成本低廉。市面上出售几元到20几元一瓶的酱香酒,基本都是这类产品。
由于酿造工艺不同,不同酱酒产品之间价格差异也较大。品质最好的大曲坤沙酱酒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供应端受生产条件限制供应不足,导致酱酒价格较高。
四.重视品牌力的打造
在茅台的引领下,酱酒产业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资本的介入,不仅加速了酱酒产业化的发展,还推动了酱酒品牌化的快速形成,这也直接导致了酱酒价格不断攀升。
2017年以来的酱酒热潮,催熟了河南、山东、广东、广西、贵州等几个酱酒核心消费市场,带动了浙江、福建、湖南、陕西、北京等酱酒次热市场,还培育出习酒、国台两个新百亿酱酒企业。
据2021年的“第13届华樽杯中国酒类品牌价值”排行榜数据,中国白酒行业品牌价值超千亿的十大白酒企业,酱酒企业已占据了四席。茅台以3889.29亿元的品牌价值占居中国白酒行业的头把交椅,习酒、郎酒、国台分别以1108.26亿元、1035.59亿元、1002.55亿元跻身于中国白酒品牌价值10强。
如果说“酱酒热”的上半场是品类和产区的红利,那么,下半场将是品牌运作能力的竞争。除了4家百亿酱酒企业之外,以赤水河谷为核心的酱酒产区的酿酒企业纷纷加大了品牌力的打造。
酱酒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除茅台外,二线品牌习酒、国台、金沙、珍酒等酱酒企业通过品牌化战略,加速、深耕布局全国重点市场,积极抢夺优质市场资源。并且,三、四线酱酒品牌也投入巨资,加大了品牌力的打造。
有上市公司背景的贵州贵台签约一线明星于和伟,在虎年新春之际,斥资5亿强势登陆央视进行品牌传播;钓台御品未来3年计划累计投放价值8亿的广告资源,覆盖全国78个机场;安酒签约姜文,登陆重点城市的机场、高铁,展示品牌全国化雄心;贵州醇大手笔广告投入,登陆全国重点城市机场、高铁、签约央视等;金酱酒业设置广东办事处,签约广东高铁,登陆广东、山东、河南等酱酒核心消费市场。
酱酒企业投入巨资打造产品品牌,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另外,品牌力的提升也增强了酱酒产品的竞争力,这不仅导致品牌酱酒产品卖得贵,并且在市场上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该文(一)(二)两部分全文原载于《大家酒评》,作者李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