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由四川日报全媒体联合五粮液举办的“大咖话川酒”第二季第二期活动在宜宾李庄举行。
长江沿线汇聚了包括“四川名片”五粮液在内的中国80%以上的名酒,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美酒河”。本次活动以“长江美酒河”为主题,汇聚农业、文化、经济、酿造等领域权威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现场互动等形式,解码世界美酒与江河共生的秘密,共同探讨长江如何孕育美酒文明并展望其全球价值。
大咖众论“长江美酒河”
溯源与探秘“世界级美酒带”
长江,从古至今都藏着中国美酒的密码,如何更好的研究这条世界级美酒河,赋予中国白酒更丰富的文化与精神内核,并强化品质特色与风味优势,是一项需要众多领域专家长期研究的宏大工程。
长江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国三峡集团原总经理王琳作开场主题演讲。“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王琳表示,习总书记多次提到长江文化,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指示批示,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谋篇布局到长江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再到将长江文化纳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范畴。“今天,到了四川、长江边,实地考察了五粮液后,深刻感觉到酒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王琳说,“今天我们共饮一江水,明天我们更要共担千秋业。让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长江为脉,以美酒为媒,通过专家献策,企业践责搭桥,携手共护长江美酒河文化生态,共创长江文化新价值,努力书写文化强国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科院原党委书记、“长江学”提出者李后强,带来题为“长江是世界第一美酒河”的主题演讲。“江河,历来是文明与美酒的‘双生摇篮’。”李后强表示,尼罗河流域的葡萄美酒、亚马逊流域的甘蔗酒(卡沙萨),早已印证江河对美酒诞生的关键作用。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和亚洲的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堪称“世界第一美酒河”,长江名酒带孕育了五粮液等世界名酒,还有众多国家级名酒。
世界白酒看中国,中国白酒看长江。“宜宾是万里长江第一城,五粮液应该是万里长江第一酒。”李后强认为,五粮液是长江美酒的杰出代表,在长江流域众多美酒品牌中具有独特优势。他表示,从地理位置来看,五粮液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宜宾,拥有气候、土壤、水源三位一体的优良酿酒生态环境;从历史文化来看,五粮液拥有我国保存最为古老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群,为五粮液的品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从行业地位来看,五粮液是我国最大的酒业集团之一,也是多粮浓香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从公益贡献来看,五粮液一直积极保护长江水源,参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彰显了品牌美誉度和行业典范。李后强表示,在未来的发展中,以五粮液为代表的长江流域美酒将继续绽放光彩、香飘世界,推动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美美与共。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农业、酒业、文化、经济和历史领域的五位专家学者,从“地理为基、农业为根、文化为魂、酿造为术、经济为果”的维度,共同解码“长江美酒河”。
“我是农业工作者,在我看来,农业和酿造本身就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邓华凤说,“宜宾人发明了用五粮酿造固态蒸馏酒,形成了著名的五粮液品牌,将五种粮食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五种粮食带来的特有的香、甜、陈,也成为了单粮难以逾越的标杆。”他对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表示了赞赏。邓华凤说道,目前,依托该中心,五粮液已形成从一粒种子到一颗粮食、再到一滴美酒的全产业链闭环式可溯源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为我国酿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核心技术和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产品。
“四川盆地是个大窖池,而长江又是一个活窖。”中国著名白酒专家、江南大学原副校长、酿造微生物与应用酶学实验室主任徐岩说,与威士忌和白兰地不同,中国白酒是以自然酿造为主,其中,五粮液是典型代表。其本身是源自于自然界微生物生长的成分,有超过三千种微生物,正是因为这些微量成分,才造就了五粮液这样的感官之美。“传承是基石,创新拥抱未来。”徐岩认为,对于酒业来说,创新很关键,五粮液正是在利用自然禀赋和在传承千年的酿造工艺基础上,不断地探索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在长江流域众多美酒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长江美酒第一品牌。
“我是四川人,成长在宜宾,是闻着五粮液长大的。”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蓝勇说,“我的专业是历史地理学,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说长江是世界级的美酒河,这是无可争议的。”
对于长江与美酒的关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兼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邓宏兵从经济角度进行了探讨。他说,长江经济带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区域,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靠产业来支撑和带动,酿酒业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一张名片,“它不仅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具有全国性的重要意义。”“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从长江开始,从宜宾开始,从五粮液开始。”邓宏兵表示,打造好长江零公里的最优最美最强酿酒区,任重道远。五粮液在发展好自身高质量酿酒产区的同时,要和长江经济带、长江名酒带深深绑定在一起,要做长江美酒带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长江文化里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酒文化,长江流域酿酒文化源远流长,富含丰富的文化内涵。”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长江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才武说,“长江美酒河”这一概念,来自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向世界传播,必须要挖掘它的魅力和价值所在。“要把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性格,以及中华民族的独特审美,结合进来。只有这样,我们这条长江美酒河,才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美酒河。”
极致化呈现“天人合一”智慧
以五粮液为窗,洞见中国白酒的未来
以五粮液为代表的中国白酒,是“天人合一”酿造智慧的结晶。
三江沿岸,五粮液的酿造车间里,700余年不间断酿造的元明窖池里承载的是“活的文物”:其中富含的厌氧微生物经过数百年驯化,能生成两三千种风味物质,这是四川盆地独有的“天府菌”群落,也是其他地区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天人合一”并非因循守旧,而是在传承中坚持创新。
在“以粮为基、以水为魂”的古训下,五粮液采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酿造,每种粮食的选择都经过严苛筛选。
为了保障原料品质,五粮液联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组建了四川省酿酒专用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起“从一粒种子到一粒粮食再到一滴美酒”的全产业链闭环:通过标准化种植确保淀粉、蛋白质含量达标,再经传统 “固态发酵、固态蒸馏”工艺,最终酿出“各味谐调 恰到好处”的五粮浓香。
“五粮液联合高校成立酿酒专用粮研究中心,实现全链路溯源,为酿酒业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邓华凤对此评价说。
长江,是五粮液等名酒的“母亲河”。五粮液酿酒所用的长江水,经岩层过滤后富含矿物质,既满足微生物生长需求,又赋予酒体独特的绵柔口感。
“向家坝水电站每年输送的绿电,为五粮液酿造提供了清洁动能。”长江文化促进会会长王琳提及,三峡集团在长江流域构建的清洁能源走廊,与五粮液的生态酿造理念高度契合:从水源保护到能源利用,五粮液将“长江生态标杆”的责任融入每一个环节,实现了“酿造与生态共生”。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认为,酒承载的不仅是风味,更是中国人“酒以成礼”的精神秩序。而五粮液既是长江酿酒技艺的集大成者,也是长江文化的具象载体。因此,五粮液的世界表达,不仅是品牌的出海,更是长江文化的全球传播。
站在世界烈酒舞台来看,当苏格兰威士忌以“单一麦芽”为标签、法国白兰地以“橡木桶陈酿”为特色时,以五粮液为代表的中国白酒则以“多粮浓香、天人酿艺、自然发酵”等独特标签,为世界酒文明贡献了新范式。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认为,酒承载的不仅是风味,更是中国人“酒以成礼”的精神秩序。而五粮液既是长江酿酒技艺的集大成者,也是长江文化的具象载体。因此,五粮液的世界表达,不仅是品牌的出海,更是长江文化的全球传播。
在品牌国际化进程中,五粮液始终以“长江文化”为内核。在近年来举办的“和美全球行”活动中,五粮液将长江诗酒文化带至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白酒名片。
“大咖话川酒”系列活动的举行,既从更为科学理性的层面探讨川酒难以复制的多维优势,也以人文和文化视角精准切入,呈现川酒难以超越的“软实力”。无论产业周期如何更迭,关于川酒的讨论与研究,始终对中国白酒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通过五粮液等头部名酒的创新探索和传承坚守,我们更能逐步触碰到白酒面向未来的理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