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商仁匠 | 涂佑能:寻找一颗高粱种子

1个月前
平生抱负在乡野

文 / 黄雪梅

 

一个人的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涂佑能和他的团队,终于在高粱地里找到一株基因突变的牛尾砣,不久之后又找到小红缨子。这两个高粱品种,是涂佑能心目中理想的高粱育种材料。

 

找到了育种材料,才有育种方向。他培育出了红缨子、红珍珠两个高粱品种,且出酒率高、酒质上佳,酿酒表现极为优秀。红缨子高粱,在后来成为茅台酒的专用高粱。酱酒圈,言必谈“红缨子”。

 

 

如今,酱酒行业越发注重从源头上把控品质,甚至将高粱地,视为品质的“第一车间”。高粱在酱酒行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有人认为,是红缨子高粱,成就了酱酒——在他们看来,只有红缨子高粱,才能酿出正宗的大曲坤沙酱香白酒。

 

短时间之内,找到两个优秀的高粱品种,这看似是涂佑能运气使然,但在那之前,他已为此耗费了整整13年心血。

 

平生抱负在乡野

 

早年读书,涂佑能首选的专业是遵义农校的遗传育种和作物栽培。选这个专业最原始的动力,是他想让老百姓能吃饱饭,至少能让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吃饱饭。

 

贵州多山,耕地极少。为了生存,生活再是不便,贵州人也要住在山上,为的是留出山脚有限的土地种粮食。

 

生民不易,从来如此。

 

仁怀山区沙地多,适合种高粱,因为沙地留不住水分,高粱却很耐旱。年头不好时,高粱是救命粮。风调雨顺的年份,当地人会用多余的高粱换茅台镇上的大米,因为茅台酿酒需要高粱。一斤高粱换一斤大米,或者三斤高粱换一斤酒,当地人觉得很划算。

 

 

“我当年想的是,贵州只适合种高粱,但高粱能换大米,老百姓吃大米肯定比吃高粱开心。如果亩产量提升到200公斤,就能换200公斤的大米。是大米,不是稻谷。我现在还是这种想法。”现在,他所培育的高粱最高亩产量,突破了1100斤。

 

粮食亩产低,涂佑能希望能尽自己所学,培育出优秀的高粱、玉米、水稻新品种,以改变农村人的生存状况。1986年,涂佑能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仁怀三合镇的农技推广站,做一个农技员。他试图一展抱负。

 

时逢改革开放,国家政策渐渐明朗,仁怀涌现了大量的民营酒企。同年,国家农业部为了支持茅台酒厂发展,确定仁怀为高粱生产基地县,投资120万元做基地建设工作。

 

那时,茅台酿酒用的原材料,基本是地方传统高粱品种。传统高粱产量低,国家希望能培育出产量更高的新种子,以保障茅台酒厂的用粮安全问题。而产量提升,农民的收入也能提升,“能换更多的大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百万项目,已很是不得了,由此可见国家的重视。就这样,仁怀市政成立了专家团队,涂佑能也参与其中,开始到处找寻优秀的本地高粱种子。

 

寻找一颗理想种子

 

涂佑能对农村有深厚的情感,投入工作的意念也单纯。因为一直坚持寻找、研究高粱种子,他很快被提为农技站的站长。1989年,涂佑能被调任至仁怀市种子公司,分管水稻、玉米、高粱等的选种育种工作。

 

从1986年到1999年,涂佑能的高粱团队,都没有突破性进展。他们也曾找到一种比较优秀的高粱品种,叫特矮杆高粱。其植株高度只有一米五左右,产量却有所提升,遗憾的是抗病性、脱粒性差,“(高粱)看起来毛绒绒的,不像现在的米高粱干净。”

 

 

特矮杆最终被淘汰,“整整13年,我们选的品种都不行,很多人都放弃了,但我一直坚持。”有人放弃,也有人坚持,涂佑能在坚持,仁怀市政府,以及当地农业局都在坚持寻找品种资源。

 

被调任至仁怀,涂佑能依旧在每年的七八月,回到农村寻找高粱。七八月是高粱成熟的时候,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漫长的13年里,涂佑能和他并不十分固定的团队走遍了赤水河流域、古蔺、习水、桐梓等地的村寨和山坡,“每个地方都要跑,去看农民地里的种子,去寻找老品种里的变异株,但一直没有重大突破。”

 

转折点出现在1999年。涂佑能在三合镇一户农民家的高粱地里,发现了一株基因突变的牛尾砣,其种子表现极其优秀。涂佑能说,那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因为工作关系下乡,工作之余习惯性地去了趟高粱地,偏就是那么巧,碰上了那株牛尾砣。

 

 

“就像在一大群人里,突然看到一个帅哥美女,当时就眼前一亮,然后赶紧拍照、采集。”回忆当年,涂佑依旧有种“初遇”的惊喜,“当时是七月底,八月初又在合马镇找一个很优秀的地方品种,叫小红缨子,前后就一个星期的时间。”

 

红缨子与红珍珠

 

有了育种材料,才有育种方向。

 

涂佑能用小红缨子和特矮杆高粱杂交。原本的小红缨子高粱,品质好,但植株高,特矮杆高粱脱粒性、抗病性差,但植株矮,产量高。这样的杂交种子,其后代被分成若干份,表现优秀的则继续种植,下一代种子基因会再次分离,也会被再次筛选。

 

就这样,涂佑能的团队不断对杂交高粱的后代进行提纯复壮、系统选育工作。系统选育,是指直接从自然变异的种子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选育新品种。“我们在南方做了几百次试验,要等到不分离且稳定一致才算成功。到2006年,我们才育成了红缨子的雏形。”

 

杂交高粱需要8年时间,而直接进行提纯复壮、系统选育的牛尾砣,则只用了6年时间。“牛尾砣本身就是杂交种子。在那一片地里,其它都正常,就它基因突变,我们就直接系统选育,时间更短。”

 

 

如今被行业追捧的红缨子高粱,是小红缨子与特矮杆高粱的杂交种子。系统选育的牛尾砣后代,涂佑能也为它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红珍珠。新种子提升了高粱的亩产量——从以前的百来公斤,增产到最高300公斤。

 

2008年,涂佑能请专家验收鉴定高粱种子。论证发现,这两个品种的皮厚、糯性好,支链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适中,得出的结论是具有“突破性”。红缨子、红珍珠通过了贵州省的品种审定,更填补了贵州历史上没有一个有记载的高粱酱酒品种的空白。

 

“我们一下子就有了两个品种,后面也进行了商标保护,”涂佑能说,“注册成功的只有红缨子,红珍珠被别人抢注了,但品种权是我的。我们还制定了粮食标准,都是具有突破性的。”

 

专家审定后,涂佑能做了酿酒实验,更加确定红缨子、红珍珠的品质,不仅完全符合酱酒耐蒸煮的工艺要求,且出酒率高、酒质佳,表现极为优秀,“所有内在指标都很符合。”

 

 

仁怀本地高粱壳绒多,红缨子高粱的脱粒性好,看起来干净、品相好,最重要的是出酒率高,“所以2008年的时候就抢疯了。”红缨子高粱在2008年才通过国家审定认可,是以在此之前,行业还没有“红缨子”或“红珍珠”的概念。其实,早在2006年时候,涂佑能就已经开始小规模种植,“第一年推广只有8万公斤,最先就是茅台在用。”

 

茅台打响了红缨子的名气,而在涂佑能的记忆里,2009年国台的酿酒试验,也让红缨子声名大涨。“国台发现用红缨子高粱酿酒的出酒率,比其他高粱多7%。茅台是最早发现红缨子表现优秀的,很早就把它作为唯一的指定高粱,这十多年来只用我们的红缨子高粱,不用其他的。”

 

茅台、国台的背书,以及口口相传,让仁怀的酒企们慕名而来,“远明酒业用得最早,现在任远明就是我们协会的常务副理事长。”就这样,从2009年起,红缨子高粱成为茅台,以及仁怀很多酒企,独一无二的选择。

 

如今,酱酒圈论及酿酒原材料,无不推崇红缨子,而红珍珠的表现也不遑多让。在涂佑能看来,红珍珠的品质与红缨子无多区别,甚至因其植株比红缨子还要矮十多公分,抗病性也更好。

 

 

高粱的基因库

 

2006年,因体制改革,仁怀种子公司解体。当时,国家鼓励科研人员创办企业,以转化科技成果,故2007年,涂佑能创办丰源有机高粱育种中心,“沉淀了20多年,手里是有东西(成果)的。”

 

育种中心做的是良种繁育的工作,即把培育的种子无偿提供给农民种,成熟之后再回购种子,盈利便主要依靠种子销售。公司成立之后,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良种繁育基地。

 

基地选在仁怀坛厂的章柏村,有300亩。土地的选择比较严苛:首先是隔离条件要好,为的是防止飞花;其次要水源方便,土壤处于中上等。此外,他还要给农民做培训和技术指导,“让他们按育种程序来做,科学技术含量也更高。”

 

 

那应该是涂佑能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做科研也辛苦,但他志趣在此,苦也乐在其中,创业是另一种苦,一种精神上的熬磨。

 

创业资金只有十万,建基地、收种子、搞科研的资金,以及付给农民的报酬,他大多得靠借贷。公司刚起步,涂佑能很难在银行贷到款项,而资金回笼,还要等到种子销售之后。民间借贷最多,“两分的利,都是跟亲戚朋友借,能借就很不错了。”

 

好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很高,毕竟他回购的价格比当时米粮的价格还略高一些,“老百姓非常愿意,到现在也很愿意。”

 

这些年来,涂佑能的企业稳定地发展着,他把赚的钱大多投到了科研和扩大生产上。2018年之前,他基本能做到收支平衡,盈利是在此之后。就这样,从育种中心,到成立贵州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红缨子高粱研究所、红缨子高粱协会等,涂佑能的企业实力,以及影响力一点点地扩大着。

 

良种繁育基地每年都在稳步扩大,从当初的300亩,扩大至10000亩,现今约有12000亩,并从坛厂,拓展至仁怀的鲁班、茅坝、五马四个乡镇。

 

红缨子高粱的种植,也早已走出贵州。它的另一个优势,是适应性广,故而遍布全国各地的12个省市,包括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在近15年的推广时间里,红缨子系列高粱在全国的种植,已达到1860万亩以上,更成为高粱农作物里,全国单一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大单品。

 

 

最初,涂佑能只有红缨子、红珍珠这两个贵州省审定的品种,现在仅于国家农业部登记的,就有五个。更为重要的,是他搜集到了385份地方高粱品种资源。

 

“这就很不容易了,相当于是拥有一个贵州省南方高粱赤水河谷的高粱基因库,”涂佑能说,“这对原料品种的研发,不管是杂交、组合或选择,都至关重要。没有这些,技术再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它是我们搞科研的核心,没有就搞不了科研,就没有发展。”

 

如今,这家企业已经是贵州省省级龙头企业、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而红缨子也是贵州省的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涂佑能被数十家酒企和粮食企业聘为顾问。今年3月,茅台集团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而涂佑能也是茅台酒厂原料方面的首席育种专家。

 

一粒高粱种子的远方

 

涂佑能坚持种子培育的科研工作,是爱好,也是心底存着一个朴实的愿望和梦想。做企业,是基于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将研究成果转化的考虑。他大约没有想到企业能有如今的行业影响力。

 

 

企业规模扩张,管理便不同于从前。他需要建立一个管理体系,而最重要的依旧是繁育基地。“我们有12000亩的基地,将近60个小队,每个小队的小队长,就是我们的育种科普员。这最基层的,我亲自培训,让他们守着基地,”涂佑能说,“然后是技术员,每人负责上千亩地的技术和指导。还有技术培训,就是我带队的几个徒弟,经常给大家开培训会。我们就这样形成了一个管理系统,下一步需要梳理更细致的技术规程,以及内外管理的东西。我们都是一步步探索出来的。”

 

栽培是这家企业的盈利方向,但核心是育种。因此,涂佑能至今依旧坚持高粱繁育、研究。

 

“品种虽然稳定了,但种子每年都会退化。如果一年不搞(科研),整个产业就止步不前,科研就是保证种子的先进性。不退化,还要进步、成长,要越来越好。就算步子放得慢点,也要保证不退化。我们要提高科技含量,研究内在品质,所以现在要进一步提升。”

 

农业科研和很多行业的不同,它的实验室就在田间地头,要去观察、分析,更要播种。涂佑能半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高粱地里。

 

 

“我们搞育种的,和农民没有多大区别,三伏天大太阳也要下地。农民下地干的事,我们都要干,农民不干的,我们也要做,”涂佑能说,“就是技术方面,要用更科学的办法,像去雄、授粉、除杂等等。还要观察,看高粱的株叶形态,看花、穗子大不大,看颖壳的颜色等等。研发出来之后,我们还要找到种子规律和增产因素,去总结、推广。”

 

科研,是这家企业的方向,也是一粒高粱种子的方向。

 

涂佑能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很大的保险柜,里面放着部分重要的科研笔记。每一个红缨子的株高、穗形、穗长、颖壳颜色,还有感病状况,都有详细的记录。“红缨子、红珍珠是一个大的品种,下面还有很多不同的品种,我们挑最好的,淘汰掉有问题的,”涂佑能说,“这些记录的还不叫品种,只能叫‘资源’。”

 

那是一个非常翔实且精细的记录,除了涂佑能说的,他们还要记录试验布局、播种的时间、地点、天气、气温、数量、行数、播种人,甚至包括临时工的名字。因为是天天做观察,每个笔记本,都记得满满当当。

 

为了帮助涂佑能更好地做研究,当然也是为了支持酱酒产业,贵州省政府在海南建立的南繁基地里,专门分了地给他的企业。“省政府划了十亩给我们搞高粱,其他的是搞水稻、玉米那些的,海南是很重要的育种基地。”

 

  //  

后记·高粱的颜色

 

涂佑能最初的想法,是提升高粱的产量,去换更多的大米。

 

去年,仁怀本地的红缨子高粱,一斤高达四块六。就算是外地红缨子高粱,也卖到三块多,都远比普通的大米贵。今年,红缨子高粱每公斤涨了两元,而单价达到了五块六。用涂佑能的话说,是“就算去年, 1000斤的高粱价,是能买到2000斤大米的。”

 

他的愿望实现了。

 

红缨子之于酱酒,似乎已成一门“显学”,而涂佑能也到了收获的时节。我们能看到他与红缨子风光,却很难体会到那13年的艰难。

 

最初寻找的13年,涂佑能的团队成员,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有的觉得枯燥,就不干了,更多可能还是因为看不到希望。”何况,每个人都有现实的需求,涂能佑很能理解。

 

13年实在漫长,而做科学研究原本就孤独,最终坚持下来的,只有涂佑能一个人。因为,他是喜欢高粱的,甚至能在其中找到许多微小的乐趣。我们一说起高粱,自然而然会联想起它红彤彤的色彩,但在涂佑能的眼中,红高粱不止于红。

 

“我发现高粱这个生命、这个物种的基因突破很活跃。仔细看的话,它颖壳就有黑壳、红壳、花壳、青壳,还有籽粒灌浆的颜色变化,可以从绿色、白色、黄色,一直变到红褐色。所以我不觉得痛苦,只觉得很好玩。”

 

坚持是一件痛苦的事,只有真正热爱,才能将痛苦的坚持,化为一腔孤勇,而一往无前。一年年下来,涂佑能也想明白了一件事:人生一定要有方向,不管是哪个行业,认定了方向,然后拼命钻研,就会有成果。

 

离开的时候,涂佑能专门停下车,让我去看看高粱种子。红高粱沉甸甸地垂着,漫山遍野,那是我第一次仔细地观察一颗高粱种子。果然,它不止于红,还有青色、黑色、褐色。那繁杂的色彩,集于一颗微末的种子之上,就像一个光怪陆离的三千世界,玄奥,且精妙。

 


来源 | 糖酒快讯(ID:tjkx99)

本文为【糖酒快讯】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改编,如需转载请后台申请。

版权作品,未经糖酒快讯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糖酒快讯
5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