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O2O十年纪:先驱的幻象,现实的征象
文 / 均让
八月中旬,酒仙网络又一次踏上IPO征程,此前连续四次递交招股书,四次被拒,然而阻止不了酒仙网络的热情——已经接受十一轮融资的酒仙网络真的拖不起了,确切的说,资本拖不起了。
不对,不能说是酒仙网络,五月份酒仙网络宣布“去网”化,意味很明确:我不是网络公司,我是道地的白酒渠道商,请记住我的新名字——酒仙。
当年互联网经济火热之时许多人“蹭网”,现在许多人“去网”,曾经热议的O2O模式,似乎已被人遗忘。
01
O2O,英文全称为 Online To Offline,如果只看字面意思是“从线上到线下”,本质上是利用互联网作为渠道或流量入口,把消费者引入线下消费。
2008年,美国团购网站高朋(Groupon)诞生,想必很多人对高朋还有印象,因为当年它太火了,在美国火,在中国也火,它是第一家让O2O模式成功落地的公司。
低廉的线上建站成本,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的普及,又有高朋这样的珠玉在前,紧跟着国内诞生了一大批O2O企业,偏线上的有58同城、百姓网、糯米团、美团、ofo单车,偏线下的有苏宁云店、顺丰嘿店等。
一时间O2O成了百业解方,谁不蹭O2O的概念彷佛就会落后于时代。在北京的车库咖啡馆,许多人拿着O2O概念的PPT和VC“天使们”畅谈O2O项目的美好前景。
比起其它行业的“蹭”,白酒业界许多人认为O2O能拯救白酒,因为白酒行业到了“相对生死存亡”的关头。
说“相对”,是因为白酒行业不会真的跨,哪怕最艰难的时候仍会有赢家;说 “生死存亡”也不夸张,2014年前后的萧条称得上白酒新世纪的“至暗时刻”。
从“禁酒”到“限制三公消费”和“八项规定”的出台,一系列政策重创白酒行业。2013年,茅台交出史上最差年报,洋河、五粮液营收均有大幅度下滑,大批中小酒企要么破产倒闭,要么转行他业。
之后,酒厂尝试绕过中间环节,以直营方式和消费者建立联系,通过专卖店服务转型,团购、品鉴会靠近消费者。但相较于茅台、五粮液等头部酒企转进向C端,大部分中小酒企在资金、品牌、经销商态度等都是问题,所以O2O的出现不仅戳中了这些酒厂的痛点,似乎还是一切问题的解方, O2O极大简化了中间环节,看起来很美。
至此,白酒O2O诞生了。
02
谁是最早提出“白酒O2O”概念的已不可考,但首先落地运行的不是酒企,而是一些白酒渠道商。
酒厂对O2O感兴趣,可毕竟没有成功案例。渠道商相对而言没有太多顾忌,尤其电商平台,所以一些酒类专业电商试水O2O。
2013年,中酒网推出“马上喝”平台,宣传口号是让消费者一小时内拿到白酒。
紧接着酒仙网成立“酒快到”品牌,他们更是号称要让消费者半个小时拿到产品。
一个月后“搜搜酒”成立,搜搜酒雄心勃勃的提出未来几年要集合一千个品牌,打造两万个加盟店。
随后1919宣布加入白酒O2O战局,董事长杨陵江还特意在朋友圈里展望:相信不久的将来,1919一定能成为行业最有价值的O2O平台。
酒便利则投资近两亿建立O2O平台,相较友商,酒便利更为激进,不但配送要实现二十分钟直达,还宣布只做直营,不做加盟。
另一家知名酒类经销商华龙酒业也建立了名为“酒直达”的O2O平台。
……
白酒企业当仁不让,洋河酒业推出“洋河1号”APP,成为第一个吃O2O螃蟹的酒厂,促使汾酒、泸州老窖等多家酒厂跟进入局O2O。
由此形成了白酒行业的三种O2O模式,即以电商平台为主的电商O2O,以渠道商为主的渠道商O2O,以白酒品牌为主的酒企O2O。
这三方的O2O运营逻辑有很大差异。
酒企O2O的逻辑是:消费者通过酒企的线上平台下单,下单后直营店或代理门店送货或自提。
他们的优势是门店数量(经销商)遍布全国,无需重复建设,并促进经销商的收益,实现双赢。缺点是终端服务参差不齐,厂家的掌控力较低,且SKU种类稀少。
电商O2O的逻辑是:消费者通过他们的平台下单,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在各地建立的自营点实现提货和配送服务。
优势是拥有庞大的SKU集群,满足消费者差异化、一站式需求。缺点是需要建立庞大的线下渠道。
经销商O2O的逻辑是:消费者线上下单,利用自己的终端门店实现提货和配送。
他们既有成熟的线下渠道,也能满足消费者对酒牌的差异化需求,缺点是他们往往是区域霸主,比如四川的1919,浙江的久加久,河南的华龙,想要渗透全国市场则需要更多资金和时间,并且利润来自差价,毛利较低。
到2014年的第九十届全国糖酒会上,与会的业内企业言必称O2O,所有人都在憧憬O2O带来的机会。
按照白酒行业结合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某著名咨询公司将此分为四类:
一是直接借助第三方平台模式(综合性电子商务网站)的平台模式,如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当当等商城;
二是酒水垂直门户(大型酒类电商门户)的电子商务模式,如酒仙网、中酒网、也买酒、购酒网等酒类电商门户;
三是传统酒企电商直营(OTO、APP)的电子商务模式,如1919的1919酒类网上商城、洋河官方旗舰店、洋河1号APP、景芝酒空降等官方旗舰店以及酒业APP;
四是团购网站(小规模酒水超市或私人酒窖)。
03
然而大家很快发现O2O只是看起来很美,实操上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也对,许多很美的花是有毒的。
搜搜酒上线三个月后倒闭;
酒仙网获得十亿元新融资时,放言要把资金全部梭哈进O2O,然而当年O2O项目营收仅有一百多万,占总营收的0.1%不到;
中酒网则把资金烧的干净,后被青青稞酒收购。据青青稞酒最新的年报显示,中酒网已转型为传统的白酒电商,并在连续亏损数年后,去年刚刚实现微幅盈利。
……
到2017年,除了1919等极少数平台之外,整个白酒行业无人再提O2O模式。
大家原本以为O2O 可以降低成本,稳定售价体系,还能通过精准服务获取大数据——要知道当年除了O2O,另一个投融圈的热词就是“大数据”。
但是O2O的投入成本实在太高了,远远不是“做一个手机APP+线下开门店”那么简单,而白酒行业的负责人并不真的了解互联网,哪怕是开发成本都没概念,搭建后才发现技术和维护成本无法承受。
而这只是整个环节中最微不足道的部分。
资金大头被用于建立适配O2O的分销体系,成本远远超过了传统模式。且不论资金花销,O2O模式下需负责出面处理的海量工作就已经让他们苦不堪言,而传统模式里许多工作是通过代理商、经销商自主完成的,在O2O里这些就是实实在在的成本。
哪怕你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经销商体系,到了落地层面这些经销商其实并不愿意配合,以至于“酒快到”还闹出合作经销商并不知道自己还要给消费者配送货的笑话。在经销商看来,我开店买酒,不是为了当你们送货员的。
白酒消费频次较低,多多买菜算是很成功的O2O模式,因为线下合作方愿意配合。“买菜”、“买百货”的消费频次最高,线下点渗透进各个社区后,消费者愿意上门提货,高频消费下线下方更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而白酒消费频次不高,人们也缺乏上门提货的动力,经销商又无配送的意愿,这使得在线下端,白酒O2O很难贯彻执行。
除非自己建立配送体系或利用第三方,但因此问题更实际:成本太高,还不如直接和叮咚、多多、美团、饿了么合作。
抛开这些问题,如果白酒O2O企业有两大法宝也是能赢的,就是“场景“和”产品“。这两个要素都硬自然会成功。你的产品好,是刚需,消费者自然会买单;你的场景是刚需,消费者也会买单。
但问题是像茅台这样的刚需少之又少,而像美团这样的线上链接白酒望之莫及,白酒消费场景无非是家庭、餐馆、礼赠,但你总不能建自营酒吧、餐馆吧?
2014年3月成都O2O大会,被称为酒类行业的电商元年。
04
白酒行业目前除了茅台之外,1919是少数还在维持O2O业务的公司。
对于O2O,杨陵江没有先前朋友圈里的豪情万丈,2017年后1919内部鲜有提到O2O,然而实际上他们的APP,他们的线下体系实际上还是在维系着O2O业务的运行。
杨陵江坦言:不顺应互联网趋势的一定会死掉,但酒企也不要盲目跟风,线上就是信息处理平台,主要不是卖东西的。
他悟了。
2018年,1919获得阿里巴巴20亿元战略投资,阿里的投资不但给1919带来了资金、流量入口,更优化了线上技术,摊薄了自建系统成本。这也是1919的O2O能继续维持的关键所在,当然,最重要的是1919从此获得了阿里的平台红利。
1919的官方APP,2021年收入四千多万,对比整个1919平台四十多亿的营收微不足道,其线上各个平台合计总营收约五亿,淘宝系占了三分之二以上。
如果严格按照O2O定义检视1919的话,我们会发现其O2O营收仅占并不大。
不过对杨陵江来说,什么O2O不O2O的,能带1919起飞的还是传统合作方,比如茅台,也比如阿里。
有趣的是在八年前,1919视茅台、阿里为死敌,也让茅台一度封杀了1919。
然后带1919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不是O2O,反而是和茅台、阿里的化敌为友,茅台和阿里撑起来1919 的营收。
05
现在的问题是,经历十余年的白酒O2O,曾经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除了有较高附加值和品牌溢价的极少数厂家外,白酒行业整体价值链毛利仍然很低,经销商仍然叫苦不迭,不断攀升的白酒价格也没有让消费者享受到实际的优惠。
无论O2O也好,电商也罢,在传统渠道面前更像是个鸡肋。可现在你敢抛弃互联网?
疫情时代进入第三年,对酒企和消费者而言,如果说前两年处于阵痛磨合期的话,那么今年磨合的差不多了,白酒消费的主力军——中老年人群已经习惯使用拼多多、抖音、快手平台消费白酒产品,这是利好,但仅此而已。
是不是在线上买白酒就算O2O?显然不是,O2O的核心是摆脱中间环节,缩短销售链条,提高厂家的利润,减少消费者的成本。而线上渠道,厂家给到平台的费用(如流量、配送),第三方支持的费用(如各类营销外包),己方新增成本(如公司线上部门),算来算去比起十年前、二十年前成本更高、事情更杂、环节更多。
十几年来,线上白酒消费量一路走高,成本丝毫没有减少。
那真正的O2O可否回归?
其实是可以的,只是要尽量做到轻量化,了解O2O的精髓所在。目前较为喜人的现象是,部分地方品牌利用O2O模式实现了营收成长。
他们的模式归根起来很简单:线上端口(小程序、公众号)+深耕本地渠道+厂家送货。
做全国市场太难,那就立足本地市场,与其十三亿人的市场做不来,还不如服务好本地垂直的几十万人口。
对全国性的巨头来说,可以考虑扶植这些地方品牌,纳入品牌矩阵,这种轻量化的模式如果能成功复制到其它地区,相当于把O2O做成了,即所谓的“去中心化”、“扁平化”。
而所谓的O2O“去中心化”即是“涣散化”;所谓的“扁平化” 即是“在地化”。
2022年,白酒O2O能否在困境中脱胎换骨为“重生再造年”?
这个课题几乎等同于白酒的“小而美化“,以及“C端化”的局部打通厂-商-店-客的线上-线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