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酒类股热点研报追踪|白酒趋稳、黄酒向好、啤酒领跑
文 | 郭媛
7月酒类板块在政策与消费共振下各寻突围。
白酒价格趋稳,龙头企业彰显韧性;黄酒供需两端积极变化,高端化与年轻化双轨并进;啤酒受益旺季与成本下行优势,业绩亮眼领跑,步入稳增长通道。
白酒:价格趋稳
龙头展现出更强抗风险能力
7月白酒价格较为稳定。泸州·中国白酒商品批发价格办公室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旬全国白酒环比价格总指数为100.00,保持稳定,其中名酒价格指数稳中有升,反映出高端白酒市场的强劲需求。
但禁酒令的影响仍然延续,宏观需求复苏偏缓。短期来看,问题在于消费场景受限导致的需求萎缩;中长期来看,则是中国产业转型时期白酒消费需求的转移。东海证券预计今年白酒行业将加速出清。产品低度化、消费年轻化、体验场景化或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具体来看,五粮液推出29度新品,泸州老窖28度新品蓄势待发,瞄准90/00后自饮、聚会场景。禁酒令政策纠偏也在持续提振信心,商务宴请需求有望回暖。
国信证券表示,当下酒企更注重市场健康度,短期仍将以去库存、促动销为主要工作,中长期更加重视消费者和消费场景培育,积极布局国际化和年轻化。
开源证券认为,当下酒企均在消费客群、消费场景方面进行转型升级。一方面推出低度化产品以适应年轻人口感;另一方面引导家庭聚饮以及休闲化的白酒饮用场景。龙头酒企的品牌与渠道仍有较强竞争力,预计应可率先完成产业转型。当前白酒估值持续走低,且龙头酒企有较高分红率,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华创证券也在研报中表示,白酒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龙头企业凭借品牌护城河与渠道优势,在行业调整期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黄酒:供需共振
高端化与年轻化突围
7月7日,东吴食饮发布研报称黄酒行业经历深度调整,当下正发生积极变化。具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黄酒行业利润率迎来边际拐点,龙头量价齐升;二是黄酒行业CR2市占率持续提升,龙头引导产业变革。
在黄酒行业持续调整的过程中,龙头实现逆势增长,带动黄酒行业CR2市占率从2017年的14.9%快速提升至2023年的37.4%,其中古越龙山、会稽山市占率分别为20.9%、16.5%。而古越龙山、会稽山市占率加快提升的背后,核心是产品推新、渠道拓展带来的高端化、年轻化、全国化效果逐步显现。
东吴食饮借鉴中国啤酒产业、日本清酒产业高端升级的路径,探寻黄酒产业升级的逻辑支撑。该机构认为,一方面,当下的黄酒产业供需两端的明显转变与2018年前后中国啤酒产业供需两端相似;另一方面,獭祭品牌逆势实现高端化的蜕变,亦为当下黄酒产业升级提供一种实现路径。
国金证券也持有同样的观点,认为黄酒行业大单品化趋势逐步成型、高端化培育也已经成为头部品牌的品牌力塑造共识,黄酒头部酒企普遍加大对于营销能力的关注,对黄酒品类进行市场化推广,中期产业趋势变化,以及新品年轻化培育等值得关注。
啤酒:表现亮眼
从高增长走向稳增长
7月,随着天气升温,啤酒作为夏日消费的主力饮品,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从街头巷尾的烧烤摊到高端餐厅的餐单,从线下超市到线上平台,啤酒的踪影无处不在。
啤酒行业也交出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燕京啤酒、珠江啤酒2025年上半年业绩均维持双位数的增长,这不仅印证了消费市场的复苏态势,更展现出行业在产品创新、营销变革和消费升级方面的深刻变化。这并非简单的季节性现象,而是啤酒行业在经历2024年深度调整后,重新焕发生机的缩影,是政策激励、消费升级和行业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金证券维持啤酒行业景气度底部企稳的判断,啤酒的需求场景偏大众化、目前餐饮需求仍在稳步修复中,啤酒酒企也在加码非即饮渠道布局、发展软饮等多元化发展。其认为啤酒行业具备潜在高频销量跟踪催化,旺季估值上浮空间可观。
在东海证券看来,7月啤酒需求边际改善,成本下行释放利润弹性。2024年终端消费较弱,啤酒龙头推进渠道库存去化,库存水平处于历史低位。2025年1-5月社零餐饮收入同比有所改善,在旺季低基数和消费政策刺激下,啤酒销售数据修复确定性较高,有望催化估值抬升。另外成本仍处于下行周期,叠加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利润弹性可期。
在政策支持、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共同推动下,啤酒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逐步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更可持续的稳健增长通道。
总的来看,白酒、黄酒、啤酒三大板块在7月呈现出“趋稳、向好、领跑”的分化格局,各自面临不同的挑战与机遇,龙头企业凭借战略调整与核心优势,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与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