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酒铺,打开酒业“万店机会”新赛道

2025.08.21
千亿级战略机遇,已经浮现

文 | 罗玉婷

 

“一鲸落,万物生。”成都市酒业协会会长王墙这样形容当前到酒业,“我们必须认清一个现实,就是白酒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几乎不可能再回来。”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已达900天,较上年同期增加10%,存货量同比增加25%,经销商库存达到历史高位。同时,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新兴渠道的兴起,冲击着白酒市场原有的渠道结构,年轻消费者的崛起,带来低度、利口化、多酒种、高性价比的新需求。多种因素叠加,让白酒行业褪下了高速增长的光环。

 

但王墙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坏事。当白酒不再是酒类市场铆足资源追逐的高利润产品后,其他品类、渠道和模式的机会反而出现了。“白酒增速放缓的背后,是酒类市场更多可能性出现的机遇。打酒铺恰恰是低度化、多酒种、去包装、性价比等多种趋势的‘最大公约数’,我认为打酒铺是酒类行业未来三到五年最大的战略机遇。”王墙表示。

 

不止是终端创新

更是渠道重组

 

晚上六点,成都石人西路上的大小餐馆陆续上客,有部分食客在点餐以前,先到附近的唐三两打酒铺买上一两斤散酒带进店饮用。几公里以外的西城天街,开张不久的斑马散酒铺成了附近上班族下班后小憩的地方,点一杯精酿啤酒,刷一会儿短视频,短暂放松身心后再回家。在九里堤,一家由传统烟酒店改造而成的关爷打酒,正在成为附近居民饮酒的新选择……

 

2025年,曾经不被人注意的散酒铺迎来了升级,极简风的招牌与店内的金属酒阀取代了传统散酒店的大酒缸,更像一家家精酿酒吧或茶饮店。  

 

王墙分析,未来白酒产业的机遇依然是从当前的市场结构中孵化出来。比如用新模式解决高库存,用新通路连接酒厂到消费者,用新产品盘活过剩烟酒店的销售资源。当前酒业“卷生卷死”的即时零售、酒庄化、低度化等,都是企业在调整期探索的破局方法。

 

相较于咖啡、奶茶等消费,饮酒的需求主要还是在线下,因为饮酒往往伴随的是社交。而传统餐饮场景太重,打酒铺的场景更轻,通过外带、外卖等方式衔接餐饮场景,满足了即时消费需求。

 

对消费者来说,打酒铺的出现则是提供了一个带场景的消费新选择。80%外带,20%堂食的比例显示,打酒铺满足了新一代消费者对轻量化、低成本社交活动的需求。

 

在王墙看来,打酒铺不仅仅是一种新的销售渠道,更是对酒业渠道基因的重组。当品牌酒的销售疲软,经销商、烟酒店积累的团购、社群资源、社会人脉资源等闲置的时候,可以通过打酒铺的产品把这些资源再次利用起来,打通酒厂到消费者的通路,用新业态为酒类消费带来动力。

 

不止是散酒铺的升级

更是商业品牌的前传

 

散酒销售是中国酒业最古老的业态,历经千年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品牌白酒成为市场主流,分割行业大部分利润的时期,散酒店铺仍然活跃在消费端。简朴的门头、朴素的大酒坛子、大红色的封坛布,构成了散酒铺的视觉记忆。

 

百老泉是散酒铺的1.0时代,在全国门店超过一万家,以便宜的价格、便捷的购买方式,称霸全国散酒市场。它们开在菜市场周边,是附近居民买菜时顺带购买的,与“油盐酱醋”并列的刚需。但在百老泉名义上的连锁招牌下,存在着加盟店管理、供应链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明显短板。

 

随着时代发展以及消费需求的升级,以川香王、安宁烧酒、琴台酒肆等为代表的散酒铺2.0出现了。它们多以酒厂为背景,能提供品质稳定的散酒产品,门店装修更明亮整洁。以散酒为基础,可以吸引团购客户,开展社群营销,做小范围的定制酒。

 

散酒铺的前两个阶段,还是以白酒为主要产品,而打酒铺则是散酒铺的3.0时代,是散酒铺在模式、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全面迭代升级。

 

从模式上来看,打酒铺是更现代化的连锁运营模式,类似连锁的品牌奶茶店。打酒铺的品牌要成立,则要确保80%以上的加盟商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回本、盈利,才能留住加盟商,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同时也提升企业的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另一方面,打酒铺要帮助门店卖酒,维护顾客关系。帮助消费者选酒,而不是销售逻辑售卖产品。能过看出,打酒铺需要以“利他”思维经营,实现品牌与加盟商的双赢。

 

在产品上,打酒铺的品类更丰富,在唐三两打酒铺、斑马散酒铺、关爷打酒、熊猫打酒、木兰打酒等打酒铺的门店内,SKU通常超过40个,多的能达到50多个。品类覆盖白酒、啤酒、梅子酒、米酒、果酒、黄酒、清酒、葡萄酒、威士忌、白兰地等多酒种。去白酒中心化的产品结构,让打酒铺不再只适配白酒消费者。根据成都酒业协会的数据统计,打酒铺的消费者中,30岁以下占到36%,男女比例则接近1:1。年轻消费者、女性消费者加入到酒类消费中,无疑创造了酒类市场的增量空间。

 

在服务上,打酒铺支持“免费品尝,尝后再买,不买也行”的体验式消费。优惠的政策背后,是打酒铺筛选消费者的门槛,不爱喝酒的人不会去品尝,愿意品尝的都是潜在的用户。根据唐三两门店的数据,消费者在免费品尝3-5杯后的转化率达到80%,复购率也能达到40%。

 

品牌酒无法提供的免费品尝,是打酒铺做酒类消费培育和新品推广的“杀手锏”,也是打通产品到消费者的有效路径。大量的消费者品饮,再加上打酒铺平均每季度的产品上新频率,能让门店掌握顾客的饮酒偏好,保证门店内的酒类产品与消费潮流的同步,避免门店产品老化。

 

在管理上,打酒铺引入了现代化管理手段。专人选品严格把控品质,门店内采用密封不锈钢罐储存,食品安全更有保障。统一门头设计,统一人员培训,但又能灵活地根据不同门店的具体需求做到“一店一策”。而打酒铺的每一次产品上新,也可以成为与用户互动的机会,让店铺内的每一款酒都是消费者自己选出来的。

 

糖酒快讯首席内容官邓波认为,打酒铺的本质是满足消费者对“品质更好、价格更便宜的酒”的需求。打酒铺的店员凭可以向顾客讲解白酒不同香型、不同产区在口感上的差别,能够根据顾客需求推荐合适的产品,而非利润最高的产品。它用更高的审美、更现代化的管理,打造酒业的“无印良品”,以商业品牌代替酒厂品牌,实现产业链关系的重组。

 

“胖东来、无印良品、山姆等实例已经证明,消费者口碑铸就的商业品牌更容易获客和复制,也更容易与消费者发生联系。但在酒业实际上还没有类似的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托付的商业品牌,打酒铺是可能获得消费者信托的商业品牌的机会。”邓波表示。

 

可能是酒业的“千亿机会”、“万店机会”新赛道 

 

从商业逻辑和行业发展的趋势两个方向来看,打酒铺快速兴起是一种必然趋势。而2025年则是打酒铺从成都迈向全国的元年。在王墙看来,打酒铺将是未来3到5年内酒类市场最大的机会,他将其形容为“酒类行业最后的金矿”“千亿级战略机会”。

 

相较于传统的散酒铺,打酒铺的特点首先是轻量化、灵活性。唐三两打酒铺、斑马散酒铺、木兰打酒、关爷打酒等散酒铺都开启了全国布局,在各地的社区、商圈、 夜市等以不同形态迅速铺开,展现了这一业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唐三两打酒铺主打社区店模型,通常选址在居民区周边,面积15-20平方米,以外带为主,兼顾少量堂食;斑马散酒铺则聚焦商圈店模式,瞄准年轻消费群体;关爷打酒则提供烟酒店改造方案,在原有门店基础上开辟10平方米左右的地方做打酒铺,双店模式分摊房租、水电和人力成本。

 

不大的门头,轻量化运营,按两销售的方式,可以说,打酒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酒水“零售”。而在看似简单的门店背后,是一整套系统构建:供应链的管理、门店数字化、客户服务与管理、酒品选择、成本控制、获客能力等。这些因素决定了打酒铺规模化扩张的可能性。

 

在门店落地的过程中,斑马和唐三两都尝试过不同店型,经过一年左右的试运营,不断地踩坑和迭代,最后摸索出了适合大规模复制和推广的门店模型。

 

可复制的门店模型决定了打酒铺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快。是能够快速复制和推广,是打酒铺品牌成立的关键。王墙认为,开店速度决定市场地位,千家以上门店是基本门槛,“万店模式”可能成为常态。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三年里能过大规模铺开的打酒铺更容易在竞争中存活下来。

 

但快速扩张不能以牺牲管理质量为代价。门脸小,门店多,人员精,投入小,用“小而美”的投入,让加盟商能快速启动一个生意,同时保证单店盈利能力,这是打酒铺规模化的核心挑战。

 

打酒铺的兴起是酒业在深度调整期中一次深刻的自我重构与价值再发现。它以一种轻盈却有力的方式,撬动了传统酒业沉重的产业链条,将过剩的产能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消费体验,将闲置的渠道资源重组为充满活力的情感连接点。

 

打酒铺也不仅仅是街头巷尾多出的一家小店,更预示着一种酒业新生态的诞生:一个更贴近消费者、更强调品质本身、更注重社交互动与情感共鸣的“酒饮生活场”。它用“商业品牌”的逻辑,尝试解决酒业长期依赖“产品品牌”的路径依赖,其背后是对人、货、场关系的彻底重塑。从供应链优化到数字化运营,从多酒种融合到场景化创新,打酒铺正在构建一套属于新时代的酒业操作系统。

 

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万店规模的扩张背后,是对供应链韧性、管理精细度和品牌可持续性的极致考验。但它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它回归了酒的本质:一种服务于人、服务于情绪、服务于生活的美好载体。这不仅是渠道的变革,更是一场关于酒的文化与消费的焕新之旅。

 

版权作品,未经糖酒快讯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糖酒快讯
22458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