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品谈|游本昌:以戏为人生,以君子为本心

11小时前
艺术与人生的坚守

 

在九十余载的人生旅途中,他始终以赤子之心与艺术相伴。
无论是舞台的方寸之间,还是荧幕的光影流转,他都用真诚去打动人心。
他不只是演员,更像是一位守望者,把对生命的热爱与悲悯,化为一盏盏点亮他人的微光。

 

以真我,敬君品。由凤凰网、贵州习酒联合制作的大型文化IP节目《君品谈》第五季,本期对话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倾听他与艺术同行的一生。

 

戏里戏外,人生如舞台

 

在中国当代戏剧史上,游本昌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一级演员,更因“济公”一角深入人心。

 

但在荧幕背后,游本昌始终以“戏如人生”的态度对待表演与生活。在访谈中,当被问到“如果要活在戏里,您愿意活在哪一部戏中”时,他轻声答道:“每一个角色,我想都是里程碑式的。”这句话简洁,却饱含对艺术追求的厚重。

 

 

对游本昌而言,表演不仅是职业,更是修身立业的方式。他并不把角色当作单纯的表演,而是与之融为一体。他最喜欢的角色,正是“游本昌”自己,因为“这个不是演的,而且是我最熟悉且最爱的一个角色”。在他看来,演员不只是塑造别人,也是在通过角色不断塑造自我。

 

这种自省与坚守,正是“君子精神”的写照。孔子言“君子和而不同”,游本昌在几十年演艺生涯中,面对角色、面对时代、面对人生选择,始终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他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融入到艺术实践中,不仅把戏演好,更把人生演成了一种君子风范。

 

父与子的对话,理解与传承

 

本期节目中,除了演员游本昌,我们还看到了身为父亲的游本昌。他的子女坦言,年轻时常觉得父亲不苟言笑。这种代际的隔阂与误解,其实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尤其是在特殊年代成长的一代,往往缺乏父母的陪伴,只能在艰难中“野生长大”。

 

然而,随着时间流转,父子关系也在悄然发生转变。游本昌的儿子回忆,在父亲经历过一次病重之后,父子之间的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从父亲的眼神中读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我说什么,他非常信”。这种信任源自生命的托付,也源于亲情在关键时刻的凝聚。

 

 

更有意思的是,父子之间在艺术事业上的“冲突”,恰恰成为了彼此理解与成长的契机。儿子直言:“我是直来直去的人,什么想法都会直接说,从不藏着掖着。”

 

在一次次意见的交锋中,他们逐渐找到共同目标,并在“不断较力”的过程中达成默契。在拍完《繁花》之后,父亲慢慢学会“放手”,而儿子也开始真正理解父亲的坚持与认真。

 

这种代际之间的磨合,本质上是君子精神中“诚”“信”的实践。父子因真诚而沟通,因信任而和解,最终完成了价值与精神的传承。家庭的“聚”不是形式,而是一种自然之力。正如游本昌所说:“家庭和乐是最重要的,大家聚到一块,心往一处想,这就是本性的需要。”

 

艺术与人生的坚守

 

在谈及合作导演时,游本昌特别提到王家卫,称其“高就高在不保守”。在游本昌眼中,真正的艺术家并不是一味坚持自我,而是能够随时随地追求新的可能,不断修正、不断更新。这种开放心态,正是“艺无止境”的最好注脚。

 

游本昌对角色的珍视,也是他艺术人生的一贯追求。从“济公”到《繁花》里的“爷叔”,他不仅塑造了经典角色,也把角色的精神力量传递给观众。

 

他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但正因如此,更需要不断打磨与更新,才能逼近完美。这份对作品的认真,对观众的尊重,正体现了君子务本的执念。君子精神强调的是责任与担当。对于游本昌而言,这份责任既是对家人的,也是对艺术的,更是对社会的。

 

 

有人说,艺术的价值在于留下永恒;而他更愿意在有限的生命里,点燃温暖的火种。他用一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坚守,什么是真诚。这,正是属于他的“君子之道”。

 

他用几十年的舞台生涯,诠释了什么是对职业的坚守与敬畏;他用父子间逐渐化解的隔阂,展现了什么是真诚的沟通与传承。他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不是没有冲突,而是在冲突之后仍能心怀善意,守住本心。

 

习酒用匠人精神,酿造君子品质

 

从舞台到家庭,从角色到人生,游本昌用自己的经历证明:艺术不是虚幻的表演,而是人生最真实的修炼。他的故事,正如《君品谈》所倡导的那样,是君子精神在当代社会的生动体现。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是人生。”人生如戏,而戏中有道。游本昌,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属于君子的笃定与风骨。

 

由凤凰网与贵州习酒联合出品的《君品谈》,向游本昌致敬,也向所有以真诚铸就艺术、以信义立身世间的君子致敬。愿我们在岁月长河中,始终守住赤心,铭记君子之道。

版权作品,未经糖酒快讯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糖酒快讯
16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