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捷报 | 泸州老窖创新应用窖泥微生物,实现酿酒丟糟高效能源转化

11小时前
老窖科研再添新成果

 

近日,泸州品创科技有限公司青年员工、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许涛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环境与能源领域国际权威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IF=9.7)上发表了重要研究成果。该期刊作为中科院大类一区Top期刊,在生物资源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论文题为《Top-down selection of pit mud local microbial community for efficient anaerobic digestion of distilled grain waste》(中文名《自上而下筛选窖泥本土微生物群落以实现丢糟的高效厌氧消化》),发表于该刊2026年卷439期(ISSN: 0960-8524)。论文通讯作者为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总监、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宿义,重庆大学霍丹群教授、四川农业大学钟小忠副教授。

 

 

该研究立足于白酒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针对丢糟(蒸馏粮糟)产量大、处理难、环境污染风险高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利用白酒酿造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窖泥微生物群落作为厌氧消化的初始接种菌群,实现丢糟的高效能源化与资源化利用。

 

该研究在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厌氧消化技术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科学引领意义:

 

方法论创新:采用“自上而下”的窖泥微生物群落定向筛选与功能进化策略,首次利用酿造系统中自然形成的窖泥菌群作为起始接种体,通过高温干式驯化与中温连续培养相结合,实现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从Firmicutes绝对主导到Bacteroidota/Firmicutes协同的关键转变,成功构建耐负荷、高恢复力的合成菌群,构建了高效的酒糟厌氧消化反应器微生物机制解析:研究揭示了窖泥源微生物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群落组装机制(由确定性选择转向随机漂移),并发现Proteiniphilum等蛋白降解菌及潜在乙酸氧化菌norank_o_MBA03的关键功能,为复杂生物质原料高效厌氧消化提供了新的微生物理论依据。

 

性能指标突破:最终实现的平均产气效率达518.52 ± 112.45 mL g?¹ VTS d?¹,甲烷产率高达246.65 ± 58.33 mL g?¹ VTS d?¹,显著超过以往文献报道的酒糟厌氧消化水平,为生物质原料能源化处理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该成果回应了白酒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显著的产业推广价值:

 

解决行业痛点:中国白酒行业每年产生超过1200万吨丢糟,传统处理方式成本高、环境污染风险大。本研究开发的高效厌氧消化技术可实现丢糟的大规模、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为企业降低环保压力与处置成本。

 

推动能源化与资源化利用:该技术可将丢糟高效转化为沼气等清洁能源,有助于白酒企业实现能源自给与碳减排,还可产出有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助力企业践行“双碳”目标。

 

引领绿色制造转型:通过将酿造副产物转化为能源资源,本研究为白酒行业提供了“从废弃物到能源”的闭环解决方案,有望推动全行业向绿色低碳、资源循环方向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可持续竞争力。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32201993),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课题(2024NB04)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rtech.2025.133339)

论文图片如下:

 

 

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Solidstate Brewing,以下简称“中心”),于2009年12月获科技部行文批准,依托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是目前国内固态酿造行业唯一、专门从事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国家科技创新平台。中心重点围绕固态酿造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固态酿造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技术、功能微生物群落构建技术、固态酿造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固态酿造智能制造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开发及应用研究,为固态酿造行业提供高效、实用、易于转化的工程技术成果,不断推动相关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应用为白酒、酱油、食醋、泡菜等固态酿造产品生产企业提供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

 

版权作品,未经糖酒快讯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糖酒快讯
1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