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下沙承古法 百年匠造酿醇柔 —— 金沙古·慎初烧坊开启新酿周期!

9小时前
重阳下沙不仅是一道生产工序,更是酱酒文化的活态传承。

 

金风送爽,重阳登高之际,赤水河上游的金沙安底斗酒厂内粮香漫溢、陶瓮列阵。厂长周鲲鹏亲自主持2025年度重阳投粮下沙仪式,全厂百余名干部职工身着传统工装齐聚晾堂,以延续百年的敬天、敬水、润粮古礼,开启新一年度酱香白酒的酿造周期,这既是对酱酒工艺传统的致敬,亦是现代酒厂对品质根基的坚守。

 

上午九时,仪式在酒厂办公室广场隆重举行。随着周厂长带领酿酒师傅们敬天,敬水,敬先贤,酒厂开始了正式的投粮下沙。“古人选重阳下沙,不是偶然。” 周鲲鹏在活动中详解传统:“重阳时节气温降至 20℃左右,恰是酱酒核心微生物群繁殖的最佳温度;此时红缨子高粱完熟,支链淀粉含量达 90% 以上,而赤水上游水质清冽、矿物质富集,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酿造黄金期。”

 

 

随着厂长一声“润粮”,全厂职工们手持锨子,按 “三翻三晾” 古法将高粱与水反复拌匀,红粒翻飞间水汽蒸腾,与老窖池窖池旁悬挂的传统酿酒工艺流程一脉相承。据史料记载,赤水河流域 “重阳下沙、端阳制曲” 的传统自清代乾隆年间形成体系,金沙安底斗酒厂传承民国时代的 “慎初烧坊” ,至今仍沿用先贤的智慧结晶。“从慎初烧坊最初的几口窖池,到如今拥有 300 余口老窖的现代化酒厂,我们变的是规模,不变的是对‘12987’工艺的敬畏。” 

 

 

新年度,金沙安底斗酒厂生产将以 “古法为基、科技赋能”,在严格遵循 “一年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的 “12987” 核心工艺基础上,引入智能温控、监测等设备,确保每道工序既符合传统标准,又实现精准管控,目标100%完成 2026年度基酒生产。随后,周鲲鹏带领技术骨干巡查车间,检查老窖状况,高粱质量等。据悉,此次下沙所用的红缨子高粱来自金沙当地,延续了 “就地取材、地产地酿” 的传统,高粱在钙质紫沙泥土中生长,吸收当地独特的矿物质,为酒体注入 “金沙风味” 的独特基因。

 

 

重阳下沙不仅是一道生产工序,更是酱酒文化的活态传承。我们将以此次仪式为起点,系统梳理重阳下沙、陶坛储酒等传统技艺的科学原理;同时计划在酒厂推进‘酒旅融合 + 文化封坛’项目,未来让消费者亲身参与下沙、制曲、封坛等环节,感受酱酒文化的魅力。夕阳下,金沙安底镇郁郁葱葱,斗酒厂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古老的酿造技艺正在新时代的坚守与创新中,续写着酱香传奇。

 

 

【转自金沙古酒】

版权作品,未经糖酒快讯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糖酒快讯
14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