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新潮:生态低醉酒度清酱型白酒
一、清酱白酒核心创新概要
1、工艺特点
⑴、以整颗粒纯粮为原料
⑵、免除添加糠壳类辅料
⑶、以洁净纯粮高压糊化
⑷、以全粮活性特曲发酵
⑸、采用纯固态续糟砖池回轮工艺发酵
⑹、采用独家发明的物理酱化技术成香促熟
2、品质特色
⑴、风味:酱香淡雅、绵柔纯正、无糠糟和杂醇油味。
⑵、口感:醇和爽净、润口顺喉、无暴辣刺激感。
⑶、特性:可加冰、加水、加果汁等调和饮用。
⑷、卖点:纯粮、生态、安全、健康、美味。
3、项目优势:
⑴、大砖池纯粮发酵,可便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⑵、生产周期短、产能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成本低。
⑶、酒质好、出酒率高、老熟时间短、资金周转快。
⑷、产品顺潮流,卖点新,易于市场开发。
⑸、纯粮酒糟能完全升值利用、无废糟污染。
二、生态低醉酒度白酒的产生背景
酒在中国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工具,也是一种促进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以酒会友、用酒来“勾兑”人际关系,更是人们对酒的功能的再认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几千年里所形成的饮酒风潮,自然是很难改变的一种文化现象。长期以来,饮酒作为一种工作交流、情感互动、亲情体现、关爱表达和休闲享受的常用载体,自然承担了应酬交际的一些基本功能,借助这种功能,白酒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更主要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对健康、对生活品味的追求明显在加强,“品质生活、健康消费”逐渐成了时下最流行、最时尚的生活方式。观念不断更新的现代消费者,也逐渐意识到过量饮酒对健康的损害,以及喝酒误事等诸多问题不得不予以重视的现实,因此,在日常饮酒中,人们开始逐渐抛弃高度酒,慢慢开始喜欢上了低度酒,因此也带来了市场消费风向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和心态下,消费者的消费诉求和关注焦点,也随之出现了变化:人们不再追求“感情深,一口闷”式的傻喝,也不再认同“喝高喝大才算是兄弟”的饮酒方式,而是开始追求饮酒、工作两不误的全新饮酒文化和境界。在新时期,“生活品质往高处去,喝酒度数向低处走”的饮酒方式也因此成为人们的一种全新追求。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饮品,白酒是随着社会发展、市场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及之前,我们在市场上所能看到的白酒大多还是高度数产品,因为酒度高、能燃烧、刺激性大,因此常常被人们称作“烧酒”、“火酒”、“烧刀子”等,这种高度数的白酒,使女性消费者不敢近身,也使酒量小的消费者望而生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群体的扩张。但是在1987年的“贵阳会议”之后,国家针对白酒行业确定了“四个转变”的政策,其中之一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同时也确立了白酒行业“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发展方针,在这一政策指导下,白酒行业的低度白酒在30多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大发展,而随着低度白酒市场迅速扩张,白酒的消费人群也得以适度扩张,这在行业内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白酒低度化不仅适应了行业发展要求,而且也顺应了消费需求变革过程中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起到了促使白酒从低品质向高品质转移、促进白酒行业发展进步的作用。而“低醉酒度”产品的推出,以及“低醉酒度”技术在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除了继续提高白酒的品质之外,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饮酒理念,甚至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们的饮酒习惯,并引导饮酒者从关注酒本身转变到了关注饮酒之后的状态、关注对饮酒过程的体验上来。这种关注点的转变,因为改变了人们“以产品为本”的消费观念,并因此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消费理念,最终将在市场层面给予体现。
喝酒的人一般对酒都比较挑剔,他们也有自己对所谓“好酒”的判断标准,不管是什么酒,只要喝着入口舒适,落喉顺畅,喝了之后除能让人头脑兴奋、思维敏捷之外,即使多喝一点也无伤大雅,这样的酒,自然是他们心目中的“好酒”;而那些喝起来上头、易醉、恶心、容易口干、容易让人头痛,醉酒之后甚至一两天都没办法缓过劲儿来的白酒,自然会被他们归入“不好的酒”之列。
对于“低醉酒度”这个概念,专家们做出的解释是:饮酒后达到醉酒状态的容易程度,就是“醉酒度”,而“低醉酒度”白酒,显然是具备饮酒后不容易达到醉酒程度这一特征的产品。专家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其实与一直以来消费者对白酒产品“不口干、不上头、不头痛、不易醉”的要求是一致的,只不过专家通过在产品酿造方面的技术创新,将消费者的这种要求变成了现实,这正是“低醉酒度”白酒类产品得以出台的市场基础。
随着“低醉酒度”白酒产品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醉酒度”的高低,将成为衡量酒质好坏的重要参考,这在消费者来说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因为随着人们健康消费意识的逐步提高,随着全社会健康消费观念的形成,人们会更加关注饮酒对自身健康和生理所带来的影响程度:喝了之后容易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出现过度反应的白酒,自然会在人们对好酒的评判和选择过程中被淘汰掉。
_baidu_page_break_tag_三、无糠壳纯纯粮固态发酵生态白酒的由来
“无糠壳纯纯粮固态发酵生态白酒”是刘国中先生在总结和萃取继承中国南北各流派传统优质固态发酵白酒酿制工艺精髓的基础上,同时融入多项现代生物应用工程技术,历经数十年潜心研究具有行业重大突破性创新水平的最新科研成果。
1、生态白酒的定义
生态白酒是以未受农药、化肥、激素、有害生物霉变或不良生态环境等污染的非转基因粮食为原料,在发酵过程中不添加任何稻谷壳、高粱壳等粗纤维质类填充辅料,经有益微生物在洁净条件下采用固态工艺发酵,不含任何非原发酵以外添加物质的,“纯纯粮低醉酒度”高品质固态发酵白酒,其最终产品应达到绿色或有机食品的相关指标要求。
2、生态白酒特征识别三要素
原料 + 工艺 + 环境 = 生态白酒
1、酿酒的原料与水能否能达到生态要求。
2、酿酒的生产工艺能否能达到生态要求。
3、酿酒的生产环境能否能达到生态要求。
四、什么是低醉酒度白酒
醉酒度是指饮酒者醉酒后身体的不适反应程度。低醉酒度是指饮用同等量的酒其醉酒的不适反映程度低。低醉酒度的白酒即使是在饮用过量的情况下,也会让人感到醉得舒适,不口干、舌不燥、不头痛、醉得慢、醒得快;而高醉酒度的酒往往使人身体不适,醉后长时间不能恢复。
五、什么是清酱型白酒
清酱型白酒简单地说就是酱型白酒清纯、淡雅、绵柔化的一个衍生酒品。清酱型白酒即有传统酱酒的固有风格特征,同时又具有淡雅、绵柔、爽净的现代时尚酒元素特征。
六、生态低醉酒度清酱白酒的定义
生态工艺 + 低醉酒度 + 淡雅绵柔 = 生态低醉酒度清酱酒
七、生态白酒项目的研发背景
1、生态白酒研究开发的意义
我国的传统优质白酒,有史以来绝大多数(如: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山西汾酒、北京二锅头等)都是以固态发酵工艺酿制而成。传统的固态发酵制酒工艺在酿制发酵过程中都必需添加大量稻谷壳、高粱壳等无任何营养价值的纤维质类填充辅料才能正常发酵产酒。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今,由于各种现代工业以及地球过载的人类生活给大自然造成的污染,加之各种农药、化肥、激素等在农业生产种植上无节制的滥用,致使在传统制酒工艺酿酒过程中所使用的稻壳、高粱壳等粗纤维质类填充辅料直接受到了污染。再用这些污染原料来酿酒,不难想象还能有什么安全保证可言。
众所周知:稻谷壳、高粱壳等都是农作物直接裸露在外的果实外壳部分,也是有害物质残留的直接载体,而这些粗糠壳类物质都是粮食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另外,这些粗糠壳类纤维质填充料,在贮存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等原因,还极易受潮霉变污染,生成一些如强致癌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等有害成分或严重影响白酒品质的不良气味。
由于这些粗糠壳类物质中本身就带有糠土气味,并含有多缩戊糖,果胶质和硅酸盐等成分,在发酵过程中影响酒质,是白酒中各种杂味的最主要来源。即使在使用前进行清蒸处理,但蒸糠只能除去糠腥气、土杂气,治标不能治本。比如稻壳中含有的多缩戊糖,在发酵时会产生糖醛,使酒稍呈焦苦味;果胶质则会分解而生成甲醇,是国家严格限定的指标。
然而,这些带有多种有害残留成分的农产加工废弃物,到目前为止,在我国传统的固态发酵白酒生产过程中,还一直被堂而皇之的广泛的大量使用。另外,这些无任何营养价值的纤维质类填充辅料,都是农作物直接裸露在外的粮食外壳,在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当今,加之各种农药、化肥、激素等无节制的滥用,给人类食品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由此可见,这些酿酒过程中所添加的填充料正是对白酒的品质和安全性影响最大的不良成分来源之一,也是制约中国白酒走向绿色、优质、低成本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最大瓶颈。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的迫使下,才催生了生态白酒及纯纯粮无糠壳固态法酿酒工艺技术的问世。
综上所述:在传统白酒生产中所产生一些有害杂质,有些是原料带入的,有些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对于这些有害物质,通过采取生态酿酒措施,完全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它们在白酒中的含量。
2、传统白酒中不可忽视的有害成分及传统减降方法
(一)杂醇油
杂醇油是酒的芳香成分之一,但含量过高,对人们有毒害作用,它的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强,能使神经系统充血,使人头痛,其毒性随分子量增大而加剧。杂醇油在体内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在机体内停留时间较长。杂醇油的主要成分是异戊醇、戊醇、异丁醇、丙醇等,其中以异丁醇、异戊醇的毒性较大。原料中蛋白质含量多时,酒中杂醇油的含量也高。杂醇油的沸点一般高于乙醇(乙醇沸点为78℃,丙醇为97℃,异戊醇为13l℃),在白酒蒸馏时,应掌握温度,进行掐头去尾,减少成品酒的杂醇油含量。
(二)醛类
酒中醛类是分子大小相应的醇的氧化物,也是白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低沸点的醛类有甲醛、乙醛等,高沸点的醛类有糠醛、丁醛、戊醛、己醛等。醛类的毒性大于醇类,其中毒性较大的是甲醛,毒性比甲醇大30倍左右,是一种原生质毒物,能使蛋白质凝固,10克甲醛可使人致死。在发生急性中毒时,出现咳嗽、胸痛、灼烧感、头晕、意识丧失及呕吐等现象。
糠醛对机体也有毒害,使用谷皮、玉米芯及麸糠做辅料时,蒸馏出的白酒中糠醛及其它醛类含量皆较高。
白酒生产中为了降低醛类含量,应少用谷糠、稻壳,或对辅料预先进行清蒸处理。在蒸酒时,严格控制流酒温度,进行掐头去尾,以降低酒中总醛的含量。
(三)甲醇
果胶质多的原料来酿制白酒,酒中会含有多量的甲醇,甲醇对人体的毒性作用较大,4—10克即可引起严重中毒。尤其是甲醇的氧化物甲酸和甲醛,毒性更大于甲醇,甲酸的毒性比甲醇大6倍,而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白酒饮用过多,甲醇在体内有积蓄作用,不易排出体外,它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是甲酸和甲醛,所以极少量的甲醇也能引起慢性中毒。发生急性中毒时,会出现头痛、恶心、胃部疼痛、视力模糊等症状,继续发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中枢麻痹,昏迷甚至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粘膜刺激症状、眩晕、昏睡、头痛、消化障碍、视力模糊和耳鸣等,以致双目失明。
甲醇产生的数量与制酒原料有密切关系,为了降低白酒的甲醇含量,可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原料 过熟的或腐败的水果、薯类以及野生植物(如橡子),果胶质含量较高,用这些原料来酿酒,甲醇含量会高。应选择含果胶质少的原料来酿酒,以便降低甲醇的含量。
(2)使用黑曲作糖化剂时,由于黑曲霉所含果胶酶较多,因此成品酒的甲醇含量也高。若使用黄曲作糖化剂,由于它所含果胶酶少,因而成品酒的甲醇含量也低。
(3)利用甲醇在酒精浓度高时易于分离的特点,可通过增加塔板数或提高回流比的方法,提高酒精浓度,把甲醇从酒精中提取出来。精馏时,若控制回流比在1∶10—1∶20,可把甲醇分离出来。例如含有0.18—0.2%甲醇的白酒,只要分馏出3%的酒精,即可把甲醇含量降低到0.12%以下。也可另设甲醇分馏塔除掉甲醇。
(四) 铅
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含量0.04克即可引起急性中毒,20克可以致死。铅通过酒引起急性中毒是比较少的,主要是慢性积蓄中毒。如每人每日摄入10毫克铅,短时间就能出现中毒,目前规定每24小时内,进入人体的最高铅量为0.2—0.25毫克。随着进入人体铅量的增加,可出现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手的握力减弱、贫血、腹胀便秘等。
白酒含的铅主要是由蒸馏器、冷凝导管、贮酒容器中的铅经溶蚀而来。以上器具的含铅量越高,酒的酸度越高,则器具的铅溶蚀越大。
为了降低白酒的含铅量,要尽量使用不含铅品金属来盛酒或制作器具设备。同时要加强生产管理,避免产酸菌的污染,因为酒的酸度越高,铅的溶蚀作用愈大。对于含铅量过高的白酒,可利用生石膏或麸皮进行脱铅处理,使酒中的铅盐[Pb(CH3COO)2]凝集而共同析出。在白酒中加入0.2%的生石膏或麸皮,搅拌均匀,静置1小时后再用多层绒布过滤,能除去酒中的铅,但这样处理会使酒的风味受到影响,需再进行调味。
(五) 氰化物白酒中的氰化物主要来自原料,如木薯、野生植物等,在制酒过程中经水解产生氢氰酸。中毒时轻者流涎、呕吐、腹泻、气促。较重时呼吸困难、全身抽搐、昏迷,在数分钟至两小时内死亡。
去除方法:应对原料预先处理,可用水充分浸泡,蒸煮时尽量多排汽挥发。也可将原料晒干,使氰化物大部分消失。也可在原料中加入2%左右的黑曲,保持40%左右的水分,在50℃左右搅拌均匀,堆积保温12小时,然后清蒸45分钟,排出氢氰酸。原料粉碎得细,排除效果较好。
(六) 黄曲霉毒素麦类、大米、玉米、花生等由于霉烂变质,会污染上黄曲霉,有些黄曲霉菌会代谢产生出有毒物质,人们食用这些原料制成的食品后,会产生致癌物质,对于发酵食品尤其要引起注意。发酵食品中黄曲霉毒素(以黄曲霉毒素B1计)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对原料要采取妥善的管理措施,防止发霉变质,超过黄曲霉毒素允许量的原料不可直接使用。发酵用的菌种应经有关部门鉴定,确认无毒产生,才能使用。
(七) 农药
谷类和薯类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过多施用农药,经吸收后,会残留在果实或块根中。在制酒时,这些有毒物质会进入酒体,特别是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更应注意。按卫生部规定,每公斤粮食,六六六不得超过0.3毫克,滴滴涕不得超过0.2毫克。
为了防止农药中毒,对原料要加强检验。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等无毒无害的灭虫办法。农药要合理使用,推广高效低毒农药。积极治理三废,不用有毒有害的废水灌溉农田,防止有毒农药和三废污染农作物。对原料要推广缺氧保管,低温保管,少用药剂熏蒸,不能把有毒有害物质与原料同库贮存。
2005年2月,经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同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颁布实施《全国白酒行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推行“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这一举措为我国白酒行业的未来走向,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对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全国白酒行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和《纯粮固态白酒审定规则》中所指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是采用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所酿制的一系类优质蒸馏酒种之一,也是普通新(酒精调配或液态发酵法)工艺白酒,与优质传统固态发酵白酒最基本的界定标准和产生品质区隔的必备保证条件之一,同时也是目前我国优质白酒的硬性准入签证的必备条件之一。
我国的《纯粮固态白酒审定规则》中所规定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定义是:“采用纯粹的粮食为原料、用曲经固态糖化、固态发酵、固态蒸馏后贮存、勾兑生产出的中国优质白酒的特定品质”,这也是我国对“纯粮白酒认证”最本质的硬性认证标准之一。
然而,在该规则最首要的 “采用纯粹的粮食为原料” 这一关键性规定上,就目前我国整个传统固态酿造白酒行业而言,由于普遍都填加(谷壳、稻壳、高粱壳等)填充辅料的原因,严格的讲基本上是没有能够达到此项规定要求的。所以,传统行业也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才能有发展,有活力,才能永立于不败之地。
_baidu_page_break_tag_八、生态低醉酒度清酱型白酒的产生背景
1、酱酒风生水起
近年来中国的白酒行业正在发生着变化,酒界不少巨头看好酱香型白酒的市场需求,纷纷投入巨资涉足酱香型白酒,有的选择“一厂多香”的发展模式,有的调整产品结构,投建酱香型白酒生产线。如2007年,泸州老窖一举收购湖南武陵酒厂,2008年底沱牌开发“吞之呼”,2010年五粮液打造2.7万千升酱酒生产基地,重拳推出“永福酱酒”等。酱香型白酒的稀缺性给酒业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提速空间。
2009年,中国白酒制造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960.2亿元,增长率为18.7%;产品销售收入将达到1708.1亿元,增长率为21.0%;利润总额将达到245.1亿元,增长率为31.5%。而在浓香型白酒一统天下的市场大格局下,酱香型白酒的产量只有1%左右,但销售额却接近15%,利税更是占到行业的35%,酱香型白酒在市场占有额已有了明显的上升。
随着酱香型白酒在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已经逐渐分化成传统流派和新兴流派两种,二者各有千秋。围绕茅台镇为核心布局的酱香型白酒企业可以划归为传统型酱香流派,和以五粮液的永福酱酒为代表的新兴酱香流派。
新兴酱香白酒的崛起,是酱香市场价值扩大的必然结果。在我看来,以茅台为代表的传统酱香流派更强调底蕴价值,而以五粮液为代表的新兴酱香流派则是以品牌为核心驱动,以营销为拉动,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酱香白酒需求,此外,以武陵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则是综合了传统品牌和地域特色的元素,强调个性魅力,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当前我国的白酒市场酱酒可以用全面开花来形容了,无论在基础比较好的贵州大本营,还是酱酒的第二故乡河南,还是华南,东北,西北酱酒全线上扬,芝麻开花节节高。据权威资料显示酱酒平均在每年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龙头带动,多翼齐飞。酱香型白酒龙头茅台多年对酱酒市场的造就和对高端消费的引领,培育了一大批忠实的消费者的同时,带动了大部分消费者像酱酒看起。茅台近几年的“发飙”成了整个行业的风向标,为茅台是瞻的社会和消费氛围已经形成,加上大量的“绿色健康”消费的引导和潜移默化,自古就有长生不老和注重养生的华夏儿女更是把茅台推上了“神坛”,无形中茅台就成了酱酒的代言,为酱酒供给了壮大的品类背书和产品基因。在这一大背景下,酱酒这辆高速火车越跑越快。
消费多元,量价双融。在酒类行业中,酱酒和入口葡萄酒的增长速度较着高于其他酒的品类,这实在是消费者对饮酒健康和饮酒品位的关注导致的。同时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促进了酱酒的销量的提升。
资本介入,共推酱酒。大量的外来资本杀入酱酒市场,固有的茅台、郎酒已经占有了行业千里,五粮液已经挟10年苦心推出了永福酱,茅台有随市耳边加大汉酱的推广和招商力度。其余二线、三线元只做原酒的企业也不断有外资携巨资而来。一向在IT做的风生水起的联想突然收购武陵。有着强大资本实力的固有企业海航集团收购怀酒,而新公司注册资本达到20亿元,在未来还计划不断收购其它的酒厂。另外的天士力旗下的国台已经开始发力。还有以茅台镇为基地的其它品牌例如国酱、国宝、皇家井、赖茅也在不同的市场开始运作。特别是河南市场,二茅台老怀酒在经销商的强势运作下,用了14个月销量超过5000万。同时市场也看到了南派酱香丹泉的身影,这些实力雄厚的企业进入酱酒,整个酱酒会空前的高涨,市场份额会不断地攀升,可以说酱酒已经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时代。
2、生态低醉酒度白酒是中国白酒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中国是一个有着传统白酒消费的国度,和中国一样古老文明的白酒,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白酒火一样的性格,水一样的外形,已广泛运用于医疗、食品、科研过程中,也是众多嗜好者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消费品。那么,你对白酒究竟了解多少呢,你知道白酒使人易醉的真正原因吗?
众所周知,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两者可成任意比例互溶。在白酒饮入口腔后,经食道膜、胃膜、肠膜等在人体内不需要经过消化作用,就可直接进入血液,在全身各组织器官中进行代谢。一般5分钟乙醇即可出现在血液中,待到30~60分钟时,血液中乙醇浓度就可达到最高值。一次饮用的白酒在一小时内可吸收60%,二小时可全部吸收。乙醇在人体内氧化和排泄速度缓慢,吸收后主要积聚在含水较多的肝脏和大脑中,脑组织中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是血液中的10倍。乙醇在体内代谢时会产生代谢物乙醛、乙酸等。乙酸是酒精进入人体后产生的唯一有营养价值的物质,它可以提供人体需要的热量。人饮酒后会易醉,是因乙醇在体内的代谢物乙醛,有的人体内缺少乙醛转化脱氢酶,不能再转化为乙酸排到体外,所以造成乙醛中毒,就会表现为兴奋、酒后口干、头晕、头昏、头胀、头痛、脸红、血压上升、心跳加速等各种醉酒过敏症状。而酒量大的人,是因为体内乙醛脱氢酶多,能够迅速将代谢物转化掉,而没有出现中毒症状,也就不会醉酒。但人体的代谢速率是有限度的,如果饮酒过量,乙醇和代谢物乙醛就会在体内器官,特别是在肝脏和大脑中积蓄,积蓄至一定程度即出现酒精中毒症状,再大酒量的人都会出现醉酒现象。
在商务、公务、休闲、娱乐交往频繁的今天,过量饮酒已成为一些高端人士外交过程中的常态,一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感时时困扰着消费者。国人千年饮酒行为已成为中国一种特珠的文化。行为和文化交织互动,于是酒成了精神属性大于物质属性的产品,但必须以物质属性为基础,这就要求饮酒既要健康,又要舒适,能适应工作和生活的快节奏变化。中国白酒“泰斗”曾祖训在潜心研究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消费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白酒发展理念“醉酒度”一说。“醉酒度”即醉酒的程度。
白酒作为人们在工作交往、情感交流、亲情表现、休闲享受等常用的载体,是为高兴的场面助兴的精神产品;同时大家都知道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而酒喝过量是要醉人的,醉酒伤害人体健康!对每一个喝酒的消费者都有这样的体验,低醉酒度生态白酒喝起来入口舒畅、肯下喉,饮后除了头脑兴奋、思维灵活、身手敏捷外,即便是多喝一点也无任何不良反应。而有些产品就恰好相反,喝起来不舒服,并且很容易上头、口干,易醉,醉后让人头晕心跳、恶心、体酸等,有的酒饮醉后甚至让人一两天都精神不振。
我们在深度市场潜力探索研究后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白酒消费越来越理性,消费者对白酒健康和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市场消费已由时尚消费转向注重白酒饮后身体表现,注重白酒醇和舒爽的“体征”表现,对白酒提出了既能满足对人精神激活程度,又不影响生活,工作和健康的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低醉酒度”产品科研理念,并开始涉足“醉得舒适,醒得快”这一消费领域的科研探索,从对酒的关注上升到对人的关注,意在为市场研发出能带给人们美好享受的产品。
_baidu_page_break_tag_九、生态低醉酒度清酱白酒的酿制工艺简介
1、原料的选择和处理
⑴ 原料选择
① 有机食品类原料
有机食品一词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而来,也称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有机食品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种植生产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目前我国主要常用的常规酿酒原料有:高粱、玉米、小麦等。有机食品在种植上完全禁止农药化肥和植物激素的施用,因此产量很低,所以真正的有机食品数量也很少,而且价格也十分昂贵。有机食品的最终主要硬性指标是最苛刻的限制了各种农药化肥和植物激素在终端产品的残留含量。如果用真正的有机原料酿酒,成本太高,并且也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很难普及和运用到大众百姓的日常酒饮中来。
② 洁净加工类原料
洁净加工类原料是以普通的新鲜洁净高粱、玉米、小麦等粮食为原料,经精细水洗等方法加工处理后再用于发酵制酒。
众所周知,粮食在常规种植过程中,为了防治病虫害,增产增收或促进早熟等,一般都需要施用化肥、农药、植物激素等合成物质,这些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大多都残留在粮食的外表皮层上,如果在使用前通过精细除皮或采用清水浸洗等方法加工处理,然后再用于发酵制酒,其残留量则会大大的减少或去除,再经生物发酵水解稀释等及物理加工的破坏作用,其最终产品的残存量也完全可以达到绿色或有机食品的指标要求。
⑵ 质量选择
生态白酒在原料质量选用上至关重要,首先要选取无霉变、无虫蠹、无腐烂变质、无污染、无杂质的新鲜粮食和无污染的发酵用水,尤其禁止使用劣质或受过污染的原料和发酵用水。
⑶ 原料处理
生态白酒酿制所用的原料(高粱、玉米、小麦、大麦等)在使用前,要经过筛去土除杂处理后,用清水按冷热水交替的方法反复淘洗,再按要求浸泡、闷料,然后采用高压或常压进行整粒蒸料糊化处理。
2、发酵用曲的选择
我国传统的优质固态发酵白酒,北方一般多采用大曲做糖化发酵剂,南方也有少数名优酒种采用小曲(药曲、根霉曲)做糖化发酵剂的。近些年来为了提高出酒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也有很多制酒企业采用麸曲(快曲)替代部分大曲混合使用或全部采用麸曲(快曲)加活性干酵母,或直接采用糖化酶加活性干酵母为发酵剂直接制酒的,但品质远不如传统的大曲酒好。
大曲内的微生物来源于自然环境中,所含生物酶系比较广,因此用大曲酿出的酒味道香醇,品质上乘。但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菌群也十分复杂,有害菌、有益菌同时存在。随着季节温度和空气湿度的变化,自然界中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制曲的季节温度和空气湿度不同,成曲内所含的微生物代谢物的种类和成分以及酶的活性和发酵力的强弱也有很大的差异。用曲量过大或成曲过老,也都有黄曲霉毒素超标的可能。
用小曲(药曲、麦曲、根霉曲)做糖化发酵剂酿酒,酒的品质不如用大曲酿制的酒品质好,虽然用曲量比较少,但是对使用的条件要求比较高。
生态白酒酿制用曲采用的是天然高温大曲、中温大曲与人工小曲合理组配,全粮科学活化的特殊曲酵工艺,也称“活性特曲”制酒法。其发酵效果及成酒品质都优于单独使用一种曲发酵的大曲酒和小曲酒,而且用曲量也远远低于大曲酒和麸曲酒的使用量。
3、主辅料的选配及发酵工艺
生态白酒采用洁净整粒全粮为主料,以回糟做配醅,通过高温制曲,高温强化堆积,低温回轮发酵,中温馏酒等工序酿成。
4、酒醅的酱化
酱酒的成香秘径关键在于美拉德反应。科学合理的运用好这一既古老又现代的食品加工技术,是低醉酒度生态清酱白酒的最为关键的酿制工艺诀要。
5、原酒的馏取
由于低醉酒度生态清酱白酒是采用无糠壳纯纯粮工艺酿造,馏酒时采用较小体积的浅型甑锅低温馏酒效果更好。
6、原酒的陈化老熟
生态白酒的陈化老熟时间,要比传统白酒的陈化老熟时间短得多,一般仅需用传统酱酒五分之一的陈化时间,就足以达到优质酒的成熟标准,而且对陈放条件的要求也比较低。
(本稿系糖酒快讯专栏作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