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邓波 波波圈主理人
做波波圈以来,我分享过很多观点,区域名酒或许是其中争议最大的一个。
这个观点从提出开始,就不断有朋友质疑,一直到现在,还有朋友和我在微信上讨论。
前几天,我走访江西市场有感而发的一条短视频,有朋友在下面留言说,要不要搞个辩论赛?争论又展开了续集。我其实不讨厌这样的争论,甚至还有点儿享受这个过程。尽管谁也没说服谁,但是一种信息的交流。
除此之外,这次江西之行,我还有另外一个收获。
在我们去四特酒厂的视频里,那种老厂的安详朴实底蕴厚重,我个人觉得,有一种宁静的力量。
实际上,这次我还去了另一家老酒厂。这家酒厂真是有点儿像武侠小说里面的扫地僧:建厂于1953年,一样有厚重底蕴,但在全国名气不大。它的名字叫赣酒集团,他们的主力产品就做赣酒1953。
颠覆我认知的是,赣酒1953居然是大曲酱香酒,而赣酒集团采用的是茅台传统酿造技艺,就是所谓12987工艺。而这家酒厂竟有超过五十年生产大曲酱香酒的历史。
赣酒集团的刘国瑞总经理介绍,赣酒的生产工艺师承付金庚大师。付金庚大师是江西人,曾任多年贵阳酒厂厂长。付金庚大师在上世纪70-80年代,将大曲酱香工艺向家乡酒厂,就是现在的赣酒集团倾囊相授。赣酒集团从此开始生产正宗茅系工艺大曲酱香白酒的历史,直到如今。
这个贵阳酒厂,就是后来被洋河收入囊中的贵州贵酒,当时贵阳酒厂有三大名牌:贵酒、黔春酒、贵阳大曲,多次获得国优银奖、部优金奖,以及贵州省优质金奖等荣誉。
说来惭愧,我以前对赣酒的了解,仅来自于他们投放在机场的广告。要不是这一次走进企业去参观学习,我真不知道在江西还有这么一个历史悠久的酱酒企业,更不知道在茅台镇之外,还有一个坚守茅台工艺酿酒50年的老酒厂。
刘总告诉我,赣酒在江西早已融入当地市场,被称作江西礼宾酒。勇于开拓的赣商群体,就是赣酒的忠实拥趸。赣商们走南闯北,不仅自己喝赣酒,也用来自家乡的“赣酒”接待客人,或者作为馈赠礼品。赣酒的品牌带来了家乡的亲切感,而赣酒的扎实品质,也成为赣商诚信务实的最佳注脚。
最近几年,酱香酒市场氛围日渐浓厚,饮用酱香酒、欣赏酱香酒的人多了,赣酒也更受欢迎,业绩增长很快。
引发我感慨的,是在特香窝子里,一家企业做大曲酱酒50年的坚持吗?并不是。这件事确实感人,但还不足以让我感慨。引发我感慨的,是他们的一个动作——推新品。他们即将推出品质更高、品相更好、价格更高的新产品系列。产品没上市,我就不多剧透了。他们在这个时间点,在行业这种状况下,竟然能够推这样一款产品。我从他们这个动作背后,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过去十余年,区域品牌份额下降,全国名酒占比上升,一个关键就在于区域名酒的产品结构不适应消费升级潮流。过去十余年里,白酒经历了一轮消费升级。但升级不是普涨,不同价位段的容量有的快速增长,有的却不断萎缩。
比如说,白酒20元以下价位段、和100-300元价位段市场容量萎缩,而多数区域企业的主力产品,都在这两个价位段上,因此,业绩一路萎缩下来。而另一方面,白酒在500-800元价位段,800-1500元价位段,以及1500元以上价位段容量快速增长,全国名酒却正好在这几个价位段发力,顺势而上,而区域名酒少有在此间布局,自然就分不到消费增长的这一杯羹。
现在,在行业深度调整的时期,大家都在苟且求活,推低价酒以求所谓“向下兼容”。但赣酒集团却在主力产品站稳了成交价三百多块钱基础上,再上一个更高的产品系列,显然他们正在抓住机会,想要突破价位段制约。
白酒是一个长周期运营的行业,产品线调整和布局,考虑的不是一两年的变化,而是以十年计的消费趋势和行业格局。我感觉我触摸到了一个在当前环境下,奋发有为的企业雄心。
所以我很感慨,以赣酒当下的市场基础,在行业动荡不定的情况下,下出具有进攻性的手筋,这个气质上,就已经胜了三分,难道不值得酒商们去跟一把吗?
关注波波圈,让生意好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