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酒香不怕巷子深——关于白酒品牌应用融媒体思维破局的思考

7小时前

文 | 臣酌  国家一级品酒师、广州酒协副会长、微酌尚物文创工坊首席讲师

 

如何通过高效运用媒体抵御酒业寒冬,是每个酒业领军人必须面对的课题。任何酒类品牌的基本盘(稳定的消费群体、区域忠诚度)都要依赖长期传播形成的认知沉淀。媒体是“认知的播种机”,而非“销售的收割机”,前者是长期价值,后者是短期结果。

 

酒业寒冬中,资金链紧张、市场压力大,区域品牌的市场份额被一二线名酒进一步挤压,使得在新媒体重构全球传播体系的今天,部分白酒品牌对媒体的认知发生了偏差,他们将媒体传播投入简单粗暴地与销售结果挂钩,混淆了“传播”与“促销”的内涵,也忽视了品牌价值积累的规律。

 

媒体的功能在于“价值传递”

而非“直接交易”

 

媒体的核心价值是搭建信息传播桥梁,其传播功能是为品牌建立认知、传递价值、塑造品牌形象。这是长期渗透的“种草”过程,需要通过持续传播积累品牌差异化认知,如价值塑造、地域文化、工艺特色、场景定位等。

 

随着媒体融合与营销形式演变,媒体会与销售环节产生联动,如分众电梯媒体使用NFC直接分发优惠券存入支付宝。但这是技术赋能的延伸功能,并非媒体核心价值。

 

面对百亿规模的一二线名酒品牌的市场威压,部分白酒品牌开始忽略媒体在用户心智中建立认知的核心作用,放弃对品牌故事、品质背书等长期价值的投入,急于用“促销思维”绑架“传播逻辑”,一味追求“传播即销量”。这种转变迫使他们选择低价引流广告、强促销内容等短期流量工具,把报纸、电视、社交媒体都视为“移动货架”,将媒体当成“销售工具”,“收割”已有的认知人群,最终导致传播内容向短期促销倾斜,严重稀释品牌价值。

 

例如,某县域酒企十年如一日在本地媒体宣传“买一送一”,而非“百年工艺”“本地非遗”等核心价值,导致难以形成品牌溢价,被消费者冠以“土炮”的称呼,遂逐渐失去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事实证明,若为短期销量放弃品牌核心价值沉淀,最终可能导致“销量没守住,品牌也丢了”的结果。真正可持续的媒体促销路径,是让传播回归“建立认知、沉淀价值”的核心功能,同时通过促销、渠道等环节承接传播带来的潜在需求,形成“传播攒势能,促销释动能”的良性循环。

 

网红+流量=“爆火”的背后逻辑

 

对真正的品牌而言,流量只是“敲门砖”,核心是用产品、体验、价值观在用户心里“扎根”。

 

新媒体数字化时代,直播带货等流量营销方式确实为白酒品牌销售带来了新机遇。如某知名酱酒品牌通过达人直播,连续5个月进入抖音白酒类平台畅销榜单TOP10,让人看到流量转化为销量的可能性,但是这样的流量转化背后却源于其多年的品牌价值积淀。

 

在网红流量风潮的影响下,很多白酒品牌领军人对网红达人趋之若鹜,将流量视为销售变现的直接驱动力,认为只要掌握流量密码,就能快速提升产品销量实现业绩增长。例如,某个年销量不过亿的三流茅镇酱酒小众品牌,直播间每天12小时不间断直播,每月投流不少于10万元,每年发布带货短视频300条以上,结果由于品牌种草不到位,而让流量变现成为空谈。

 

网红和流量通过视频和直播带来的品牌销量爆发,往往建立在“注意力收割”上,很难沉淀出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认同。流量能带来一时的热闹,但只有让用户从“知道”到“信任”再到“偏爱”,品牌才能建立价值基础。当流量成本飙升、网红效应消退,失去外部推力的酒类品牌会暴露“品牌空心化”问题:没有用户粘性,没有差异化认知,更没有抵御竞争的品牌护城河,连基本盘都可能会被一二线品牌逐渐蚕食。

 

一些白酒领军人对新兴流量营销方式缺乏理性分析,他们认为流量必须和销售变现直接挂钩,忽视了流量营销的不确定性,且可能存在流量不真实等问题。这导致他们在投流后未达到预期销量回报,就开始深度怀疑媒体与流量,于是缩减传统媒体投放,对于新媒体则躺平依赖自然流量。

 

合理的品牌营销,应该是让传播与促销“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把线上线下营销网络持续打通。区域品牌酒企亦不必完全割裂传播与销售,而是需要明确二者的协同关系:传播建立品牌认知和消费偏好,负责“让更多人愿意买”,促销则是在建立认知基础上降低决策门槛,负责“让愿意买的人立刻买”。这种先传播种草,再促销转化的逻辑,既尊重传播规律,也能兼顾短期业绩,避免陷入“要么只烧钱传播而不转化销售,要么只促销而不培养品牌”的两个极端。

 

案例解析:融媒体组合的短中长三期策略

 

新媒体与传统五大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户外、投递)深度融合,构成了当今融媒体的低价高效传播体系。高成本的原创内容,品质、文化、老板IP一个都不能少,兼顾娱乐性和商业信息的优质短视频制作,以质价比为根基呈现品牌酒礼消费生态。每个新媒体平台的运维更是需要持续资金的投入。所以必须精打细算地进行品牌IP原创和高效投放,制定富含商业信息的融媒体组合:不求“多渠道覆盖”,更要专注“信任符号的分层渗透”!

 

10亿级品牌的媒介策略,从来不是“广撒网”,而是要围绕“信任构建的逻辑”做分层布局,让不同媒介承担‘认知→认同→信任→复购’的递进功能。接下来,就以某岭南文化名酒通过持续几十年在佛山本地深耕文旅、传播非遗、民俗活动,在社交、宴席、礼品等场景中形成不可替代的心智优势,成功打造品牌传播长期价值为案例解析:

 

1、基础层(长期的认知渗透):用高频、低成本新媒体,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持续输出品牌形象,直接挂钩主销大单品,让用户“眼熟到觉得靠谱”。这一步未必追求转化,解决“最低认知门槛”。

 

2、中间层(中期的价值认同):用深度内容媒介(国家省市官媒曝光、行业垂直媒体专访、社群口碑运营),通过豉香型新国标发布,米酿酒跨界结盟等事件,传递“行业地位和差异化价值”。看似“与销售无关”,却潜移默化地植入“岭南文化名酒、豉香型国标样酒”认知,比硬广更易让人信服,一至三年内稳固行业地位。

 

3、核心层(短期的情感绑定):用场景化媒介(文旅空间打造、主题纪念日活动、老板IP塑造),打造朱紫街、开库大典、陈太吉第七代庄主等符号,联合广府潮菜顶流品牌深挖《周礼天官膳夫》,联袂复刻西周八珍打造酒膳融合经典案例“商都潮宴”,获得阶段性的持续关注,这就是媒介深耕到“场景符号化”的威力。

 

以上媒介动作单独看都不直接带销量,但多年持续传播的结果叠加后,就形成了用户心中“熟悉、可信、有情感连接”的岭南文化名酒的江湖地位,这才是打造区域名酒“基本盘”的真正核心力量。

 

下篇预告

餐酒搭配:酒业精英的职业技能,人文素养的艺术呈现

 

版权作品,未经糖酒快讯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糖酒快讯
1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