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游”点燃黄金周:小城小店成消费黑马,“地方性经验”被放大
10月9日,大众点评“必吃榜”对外公布黄金周寻味数据:在“十一+中秋”的超级假期里,“必吃榜”榜单流量整体环比上月涨近180%,而一批美食小城与街角小店则成为新的“味蕾游”黑马——相关小城榜单流量同比涨超217%,带动当地上榜小店订单量同比涨超222%,上榜老店订单量更同比涨超248%。
今年首登“必吃榜”的南京“宝应长鱼面”店主徐老板向媒体表示,假期里“天天都被游客挤爆”,一个假期卖出上百斤长鱼,还临时加了近十张外摆桌。平台曝光直接把这家原本以本地人食客为主的门店变成跨省游必打卡点。
另据媒体报道,南昌39平方米的恒茂汤店,在国庆期间客流至少翻了一倍,一天能卖出上千罐汤。
有分析指出,今年黄金周的“味蕾游”揭示了两个事实:
一是中国餐饮消费在假期呈现“广度+深度”双向扩张:既有一线城市的持续热度,也有小城小店的爆发性增长。除了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杭州、苏州、天津、南京、深圳、武汉等传统“味蕾游”热门城市外,南昌、泉州、珠海、湖州、汕头、南通、嘉兴、台州、扬州、绍兴等一批“美食小城”在榜单上表现抢眼,成为假期期间的新晋打卡点。反映出特色美食以其体验性和社交传播力,正从旅游配套服务晋升为城市的核心引流工具,即“为一道美食赴一座城”的旅游锚点效应显著。
二是数字平台的榜单机制与算法放大了“地方性经验”,原有口碑积累 + 地方特色,把被时间打磨的老店带入全国视野。对于城市、商家与游客而言,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如何在流量到来时把握品质与可持续性,将决定这波“味蕾游”能否转化为长期的文化与经济红利。
虽然2025年国庆中秋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仅增长 2.7,但“必吃榜”流量呈现近 180% 的环比涨幅,小城榜单流量同比涨超 217%——这意味着,美食与地方文化体验在拉动整体餐饮之外,获得了远高于整体水平的增速。这种“局部高增”与“大盘稳健”的错位正是今年市场的一大特色。
去年,地方美食虽被提及,但尚未进入全国游客的主要视野,很多店依赖地方人气与周边游客。相比之下,今年平台推力与社交传播能力成熟,使得许多小城小店“一夜爆红”,成为跨省游客的目的地节点。这个变化,不仅是流量的转移,更是“地方性经验”“内容驱动餐饮”的结构性升级。线上榜单、算法推荐与内容展示共同构建“全国味觉地图”,让原本被地方化的饮食记忆跨城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