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数
文章数
获得点赞
暂无信息
本文核心观点是:持续十年的中国白酒股投资热潮,可能在今年达到顶峰,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白酒股将不复此前辉煌。白酒股,将不再是投资的好标的。作者采用了固定投资是白酒景气风向标的论断。他认为,白酒价格疯涨是投资猛增的产物,只要投资还在增长,白酒就可以看好。但中国的投资增速已经达到了极限,因此白酒行业的高景气可能已到尽头。
本文通过对照人口数据与中国白酒产能、中国酒业产能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国白酒产能不在3年后会出现过剩,而是现在已经产能过剩。 作者发现,推动产能过剩的三大因素分别是政府干预、企业雄心、资本加油。这三大因素扭曲了行业对市场过剩信号的反应,将推动行业继续发展,进一步加剧过剩状况。作者指出,以行业景气、企业增长率等滞后性的指标,无法正确判断行业趋势。从行业发扎规律来看,矫枉必须过正,市场必须等到某个问题达到“过分”程度之后,其自我修正的作用才会被激活、强化。产能过剩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中国经济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企业家们需要调整思维,应对与以前完全不同的低增长环境。 作者有三个观点,相互关联,自成体系。首先,与奢侈品一样,因经济不景气,需求下降,销售不畅不可避免,高端名酒更是如此。其次,作为依附性行业,经济严冬之下,白酒企业可能遭遇做什么都没用的尴尬;第三,如果说一定要为手上的现金找到出路的话,可以并购,但不建议选择白酒。收购国际奢侈品牌或者进入茶产业值得考虑。特别提醒的是,不要轻易尝试行业内并购。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社会发展将导致赤裸裸的功利主义必然破产,回归品牌本质需要正本清源。作者指出,消费者买的是产品,但产品背后,是消费者一系列需求的满足。社会在进步,人民在成熟,不论社会现在畸形与否,终究企业会回归常态,消费者会回归价值。 二十年前,生产企业将关注重点放到离消费者更近的经销商身上,是一种无可厚非的现实之举,因为当年市场发展程度和相关法制环境不支持修炼品牌。但现在,消费者已经再通过挑战终端收回自己的权力,此时再抱残守缺还是只顾修炼厂商关系便显得不合时宜,而且没有未来。
非理性亢奋是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先生首席提出的一个名词,用以形容一种过度自信,并且否定客观条件的状态。他认为,因为成就来得太快太容易,人们形成了摘果子不需要梯子的错误认识。这也是,目前白酒行业的状态。 作者认为,在过去的二十年,由于在法制和商业规则、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没有实质性进步,导致白酒环境没有改善。目前,行业各方并未对此问题有足够的认识。这导致白酒行业一直处于个人情感超越商业法则的不正常状态。 正是这些深层次问题导致白酒现在的困境,如果不着手开始改变,未来白酒行业还将付出更大代价。
本文通过梳理和研究历史上茅台酒两次降价之后,行业发生变化,对照2012年出现的茅台酒价格下降情形,预测行业未来走势。 作者发现,茅台酒价格下降的当年,行业都出现产量下降,两三年内行业品牌格局发生调整。作者认为,由于天赋异禀,茅台酒一直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军品牌,其价格下降是行业变化的信号。 尽管2012年茅台价格下降的情形与当年有诸多不同,但就此判断此次行业不会出现格局调整依然证据不足。作者的研究倾向于此次茅台价格下滑依然是行业变局的信号,诸多问题导致行业改变几率很大。